纪录片。流浪北京[精选].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纪录片。流浪北京[精选]

新闻学1304班 第五组 成员:程妍 整理资料图片 方蕊 整理资料图片 张鑫鑫 查找资料图片 刘婷 查找资料图片 皇甫宸宇 制作PPT   流浪北京 《流浪北京》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真正的记录片。 一部洋溢着理想主义但同时又用现实粉碎着理想的纪录片。 时长:70分钟; 拍摄年份:1988年 导演:吴文光 内容简介:   片子记录的是五位自由艺术家80年代末在北京的一段生活。他们户口所在地分别是云南、四川、黑龙江等,他们放弃老家的工作来到北京、或者在北京大学毕业后自动留在北京,途径不一,但目的大致相似,即在北京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   影片分为六段:1、为什么到北京;2、住在北京;3、出国之路;4、1989年10月;5、张夏平疯了;6、《大神布朗》上演。    导演:吴文光 个人简历   1956年10月出生云南昆明   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农村当知识青年务农至1978年   1982年毕业于云南大学中文系   1982年至1985年在昆明和新疆的中学任教   1985年至1988年在昆明电视台做记者   1988年至今,定居北京,写作和拍摄纪录片著作   《1966,革命现场》(台湾时报出版公司,1993年)   《流浪北京》(台湾万象出版公司,1994年)   《江湖报告》(《芙蓉》文学杂志自1999年第4期起连载) 《流浪北京》拍摄于1988年6月至1989年10月 。它还有一个副标题,《最后的梦想者》。片子讲述了写文章的张慈、画画的张大力和张夏平、搞摄影的高波和搞话剧的牟森在北京流浪、寻找梦想的生活。 1988年,6个不同身份的文艺青年,里面有画家、摄影师、作家、话剧导演等,他们相聚一起,诉说作为“盲流”“自由职业者”的北京流浪之旅。他们年少轻狂,飞扬跋扈,放飞梦想,随性而为。疯狂、盲流、自由职业......这些便是他们代名词。年轻人,血气方刚,总会怀有强烈的梦想走下去。住房问题、户口问题、收入问题、吃饭问题,这些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是否有人买他们的画,看他们的话剧,欣赏他们的摄影照片,看他们的画展。“盲流”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人格的贬低,尽管不光荣,但他们承认并接受。他们有的人认为,中国就是缺少盲流,更缺少盲流价值观。这帮生在60年代的青年,以各自豪放不羁的姿态流走于北京这片其实异常压抑的土地。 影片并没有太多地让他们叙述自己的理想和热情,而是通过生活的一点点细节来诉说一种状态:高波口中的“盲流”或是“自由职业”,“妈的,管他的呢,”总之,除了艺术,他们一无所有。他们住在漏风的房子里,他们四处蹭饭,他们肮脏着自己的指甲缝,他们骑破烂的脚踏车。 电影很平静的讲述了有理想的他们,背井离乡,却没能如愿,生活给予他们的是最后不得不的妥协。 70分钟的访谈式纪录片,打破了观众与主人公心灵的隔阂。《流浪北京》这部纪录片在当时突破了国内宣教式纪录片的模式,以人物视角切入展开纪录叙事。 这种没有一句解说词的访谈式纪录片,还原了人物状态和命运的客观记录,始终把焦点放在人而不是事。片子的行进主要靠人物的互相评述进行。 几个人面对镜头自述或相互叙述,再切入几个生活场景,就是电影的基本轮廓,也即全部内容。导演吴文光本人的形容是:不忍目睹,感觉在看自己光着身子形体很难看的照片......... 吴文光在这个纪录片中,运用很多近景和脸部特写。在脸部特写的情况下,被拍摄者的一举一动都尽收眼底,眼神的犹豫、嘴巴的微颤、甚至是节奏不稳定的呼吸,都能反映人物复杂的心理状态,这也是影片玩味的地方。 把被采访者置于相对昏暗的地方,也许昏暗的色彩更容易表达人物当时的处境吧。 梦想是绚丽的 纯粹的艺术主义者 高学历、曾经固定的工作 美丽的艺术梦想 繁华、光明、自由, 念起来都有一种吸引力的“北京” 北漂,是一种生存状态,更是一种心灵选择。 现实是残酷的 没有户口,没有固定住处 没有固定工作,没有固定收入 没有安全感 ,没有成就感 狭窄的艺术市场 旁人异样的眼光 漂泊,艰辛,矛盾,没有结果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   很多时候,理想就像一只风筝 而牵着风筝的那根线就是现实 无论理想有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