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继承传统文化智慧+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精选].doc

继承传统文化智慧+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继承传统文化智慧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精选]

继承传统文化智慧,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作者:乔清举 《光明日报》( 2015年08月01日?10版) ????编者按 ? ????6月18日,由中宣部指导,光明日报社、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伦理学会共同主办的“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第二十四场在青海玉树举行。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乔清举作演讲,并与现场150余位观众进行了互动,来自全国的387万网友收看了节目,23.7万网友通过微博、论坛等参与了交流互动。现摘编乔清举的部分精彩演讲内容,以飨读者。 ? ????今天主要围绕儒家生态智慧讲四个方面:第一是介绍儒家生态基本内容;第二是对“天人合一”的概念做一个探讨;第三是对儒家关于自然的道德维度、对待自然的想法做个介绍;第四是说明一下儒家生态文化的当代意义。 ? ????儒家生态智慧的基本内容 ? ????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儒家生态智慧的基本内容。儒学的生态思想可以用“一、二、三、四”来概括:“一”是“一个原则”,即天人合一;“二”是这个原则中“天和人”各是什么,什么是“合”,怎么合?这涉及人和自然的关系;“三”是儒家对待自然的“三种维度”,一个是宗教,一个是道德、礼治,一个是政治、法律;“四”是儒家对于动物、植物、土地、山川等“四种自然对象”的生态性认识。 ? ????“天人合一”的概念 ? ????下面我们讲“天人合一”,这是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粹概述。 ? ????关于天地人关系,儒家文化里面也有很多具体的说法。《易传》主张:“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神鬼合其吉凶。”董仲舒说:“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张载提出:“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这些都是十分明确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 ????我们先讲第一个说法。什么是“大人”?在传统文化里,大人是有一定知识和道德,有一定官职,能够为社会服务的人。我们现在讲德才兼备,这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发展。领导干部之德是要忠诚党的事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德里面包括“生生”的内容,这恰好就是生态的理念,所以领导干部的德里面也包含有生态文明建设因素。在当代,包含着为社会提供良好生态环境产品的职责。 ? ????第二个说法,“天人之际,合而为一”,天和人是统一的。“际”是两个物体交界、相连的地方,这个命题说明,人和天是一体的。 ? ????第三个说法“儒者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这是讲人的修养。“因明致诚”是通过自身智慧去领会,去理解天道天德。我们讲德才兼备,在传统文化里面,德和才不矛盾,德的修行可以启发才,启发智慧。 ? ????下面讲“天”。天在古代汉语里面有时候叫“天”,有时候叫“天地”,单独叫“天”的时候包括天地,就是我们讲的自然的含义。总体上讲,“天”指自然界,是指一个以生生不息为目的的过程。 ? ????“天人合一”的命题里面,人是一种德性主体、责任主体,承担着对于天地万物的责任、使命。德性主体是一种和谐共存的关系。 ? ????什么是“合”?如何合?“天人合一”的“合”,它得是积极的。首先是参赞化育,就是通常说的参天地,赞化育,能够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与天地并列为三。其次,“合”还必须是主动地调整自然,延天佑人。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在自然灾害面前,人应该发挥主动性。所以这个“合”,不是把人镶嵌在自然里面不动,也不是一切自然为我所用,以人类为中心主义,而是人和自然在相互交往、各尽其性的过程中的辩证统一。人和自然是椭圆的两个焦点,两者共同构成大自然。 ? ????儒家关于自然的宗教、道德维度 ? ????下面我们讲“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一个是宗教,一个是道德、德治,一个是政治和法律的维度。 ? ????先讲宗教的维度。自然有神秘的一面,应该对自然保持敬畏的态度,对自然要祭祀,人对于动物要有报答,这是宗教的维度。名山大川能够给百里范围带来气候环境变化,天子都要祭祀,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和保护,这是我们讲的宗教的态度,跟我们通常讲的宗教不太一样。 ? ????接下来我们讲道德的维度。道德的维度从人的方面来讲,就是要用我们的仁心、仁慈对待自然;从自然的方面来讲,就是让自然能够实现自己的本性。《中庸》里面讲“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万物都要实现自己本性,我们要维护自然的价值,尊重自然的权利,实现自然的生命。 ? ????讲到仁,大家都知道“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表达的是人和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在儒家哲学中,仁的生态维度对于动植物、土地山川都有具体落实。对于动物,儒学主张“德及禽兽”“恩至禽兽”。《礼记》里面有一篇《礼运》,里面讲到大同的美好社会愿景,不光人和人,包括人和动物,动物和动物之间,都是和谐相处的景象。 ? ????儒家对于植物也是道德的态度。好的环境是产生好的万物的前提条件。儒家认为,“万物莫善于木”,应“泽及草木”“仁及草木”。董仲舒

文档评论(0)

dart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