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语言文学作业.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语言文学作业

? 06年上期“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 试题    (开卷)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要求: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晰。) 1. 从《灯下漫笔》分析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与抒情特性。 2.分析闻一多《发现》的艺术构思。 3.比较废名《放猖》与《三竿两竿》两文的笔法。 4.分析北岛《古寺》中的意象的象征内涵 。 二、论述题(60分,任选一题。要求:立意新颖独特,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切忌只是照抄教材。不得少于1500字。) 1。以穆旦诗歌为例具体分析他的诗歌的主题与艺术创新的基本因素。 2。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鲁迅《野草》的多面主题。 3.结合何其芳的散文分析独语体散文的特点 4.陈白露形象分析 湖南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7月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05级第3学期 2006年7 月 一、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40 分) 1、从《灯下漫笔》分析鲁迅杂文的逻辑力量与抒情特性。 《灯下漫笔》所体现的逻辑力量即归纳论证的方法,即通过现象发现本质的、一般的规律的方法。逻辑论证可以分为归纳和演绎论证两种。如起笔从钞票“漫”起,由远及近,由事而心,写道: 但我当一包现银塞在怀中,沉垫垫地觉得安心,喜欢的时候,却突然起了另一思想,就是: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 漫笔之中,突发联想,提出了现代人“极容易变成奴隶”,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给人以 沉重之感。其二,抒情特性体现在中国历史就是两个循环时代的论断确实精辟,令人叹服,作者并未把漫笔停顿在这一地方,而且继续放笔,提出了创造“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的具有警世价值的耐人寻味的新课题,并说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还应该指出作者的强烈的“诗的激情” 在作品中的体现说明了鲁迅先生对黑暗的现实所持的扫荡一切的强烈的批判性,也可以说明作者本人就是怀疑论者和虚无主义者,诗歌本来就是主体性非常鲜明的的文学体裁。 “诗的激情”告诉我们应该正确看待鲁迅在传统批判中的偏激和国民批判中丑化中国人的现象。 2、分析闻一多《发现》的诗艺特征 诗艺主要围绕意象象征,学习指导书P425-P419 《发现》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如果我们阅读这首诗有足够的细心,就会发现其中也有作者对三美主张的实践: 音乐美:押韵(泪、对,我、火,喜、你,风、胸,息、你、里)、句内标点的跳跃性; 绘画美:血泪、火、青天、赤胸(色彩的鲜明和强烈的对比); 建筑美:全诗12行,每行11个字。 3、比较废名《放猖》与《三竿两竿》两文的笔法 自学指导书312页—314页。 《放猖》一文在篇幅上大量叙写了放猖的准备与安排,饶有兴味的展示古老风俗的流程,但是作者并非为写风俗而极尽其详,而是别有用意,旨在表现“放猖”给生活与生命带来的“感悟”与“体会”,是人们在这一古老而原始的艺术化了的风俗中获得自己“美”的享受与升华。 而《三竿两竿》的开头与结尾都是显得没头没闹。但是从提出观点到文学发展史进行抽象梳理,再到就六朝文章自身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文章各层结构相承紧凑。表面只是谈现象,却又内涵本质。虽为说理,但是自然亲切。“乱写”貌似贬词,但是另含深意,与《放猖》详实落笔,着意安排造出新意相比,自是虽意而为,另有风味。 总之, 废名的语言是跳跃式的,简洁而空灵,因其空灵,如果没有充分的联想、想象,句与句,段与段之间就会产生一种“隔”的感觉,令读者如坠云里雾里。绝句的意境、新奇的感觉顿悟与简洁奇涩的语言则正是作者在自己心中所营造的佛国净土,静寂然而充满生机。车前子言:字里行间就有空隙,让风往来,让如水的月华注入。 4、分析北岛《古寺》中的意象的象征内涵。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作品讲评》的276页。 这首诗歌采用整体象征和意象叠加的手法,表达严峻的历史批判意识。凝聚在“古寺”这一整体意象中的是对陈旧、封闭的封建状态的否定情感。“古寺”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意识的缩影。 具体的分析:⑴钟声化为可视的波形与蜘蛛网、年轮等意象叠加,突出古寺的陈旧、破败。

文档评论(0)

tt859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