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成语解释04
00001削足适履
【出处】《淮南子·说林训》:“夫所以养而害所养,譬犹削足而适履,杀头而便冠。”
【解释】适:适应;履:鞋。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做事机械。
【结构】连动式。
【近义词】生搬硬套、杀头便冠
【反义词】因地制宜、量体裁衣?[1]?
成语示例
这种设想难道真的成为事实了吗?但是,笔者读完全文后感到,作者似乎既不是在论证也不是在推测屈原与楚墓的关系,文中所谓“以出土墓葬与传世文献相印证”,实际上成了墓葬情况与有关屈原的文献互相比附,互相迁就,甚至削足适履,六经注我。
法正之所以“知其一,未知其二”,就在于他只看到了历史经验的一面,而没有研究现实的客观实际这一面,结果提出了一个削足适履的主张。
是借用,就难免有“削足适履”和“挂一漏万”的毛病了。(闻一多《四杰》)[1]?扬汤止沸
词目
扬汤止沸
后一句:不如釜底抽薪
发音
yáng tāng zhǐ fèi
释义
把锅里开着的水舀起来再倒回去,使它凉下来不沸腾。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出处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欲汤之沧,一人炊之,百人扬之,无益也;不如绝薪止火而已。”《三国志·魏书·刘廙传》:“扬汤止沸,使不焦烂。”
近义
1.抱薪救火2.饮鸩止渴3.以汤止沸
反义
釜底抽薪,抽薪止沸
例句
对社会上的精神垃圾,我们不能用扬汤止沸的办法,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辨析
扬汤止沸和“饮鸩止渴”都有“只顾眼前”、“办法不彻底”的意思。区别在于“扬扬止沸”比喻治标不治本,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饮鸩止渴”则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严重后果。
典故 刘廙是三国时期魏国人。他的哥哥高望之,被荆州刺史刘表所杀,他便投奔曹操,在曹操部下当一名秘书之类的官员。刘廙有才,干事勤勉,受到曹操及其长子曹丕的器重。当时,有个名叫魏讽的人,反对曹操,进行袭击,被人告发后,曹操便把魏讽处死了。而刘廙的胞弟刘伟,是魏讽阴谋袭击曹操事件的同党,因此也被曹操诛杀。按照当时法律,刘廙因弟弟牵连,也当获罪,并应全家抄斩。可是曹操爱惜人才,同时也了解刘廙的为人和他弟弟刘伟根本不同,据审查得知,当时刘廙还曾劝说刘伟别跟魏讽往来。所以曹操下令,特别宽恕刘廙,不予判罪。刘廙很感激曹操,他为此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信中有一段这样写道:“我的罪,例应灭绝祖宗和家族,幸而蒙您‘扬汤止沸’救了我和全家人的命,这样的大恩, 是永远也报答不了的,今后我只有拼死为您效劳才是。”“扬汤止沸”指播扬锅里的滚汤(开水),使它稍冷,暂不沸腾,是比喻宽缓急难的意思。但后来人们在运用中,这句成语的愿意有了变化,一般来用比喻临时采取紧急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形容办法不够彻底。
矫枉过正
词目 矫枉过正 ( hypercorrect;overcorrect )
发音 jiǎo wǎng guò zhèng
释义 矫:纠正。 枉:弯曲。正:直。 把弯的东西扳正,又歪到了另一边。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仲长统传》:“逮至清世,则复入矫枉过正之检。”
示例 或有避其谤者,又每~,至坐视儿女之放纵,而不一置问。(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细柳》)
《超绝书》:“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近义词 过犹不及
反义词 恰如其分
语法 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比喻纠正错误过度。舍本逐末
【汉语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词语解释】抛弃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部分。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形容轻重倒置。
【字词解释】
舍:舍弃
逐:追求
本:原义为树根,借指事物的根本
末:原义为树梢,借指事物的末节
【成语性质】贬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近义词】 舍近求远、贪小失大、本末倒置?舍本求末
【反义词】 追本求源、追根寻源
【另外写法】弃本逐末、舍近谋远[1]
成语出处
1、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
2、《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钱。”
3、《孟子·离娄上》:“道在迩而求诸远。”《后汉书·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
“舍本逐末”这条成语,意思是说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