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地质学》[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储层地质学》[精选]

《储层地质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请回答以下概念 1、储层地质学(P1) 2、孔隙结构(P124) 3、残余油饱和度(P121) 4、储层评价(P251) 5、储层地质模型(P234) 6、储层(P1) 7、原始含油饱和度(P121) 8、渗透率突进系数 9、区域储层评价(P256) 10、喉道(P124) 11、成岩阶段(P167) 12、层间非均质性(P180) 13、相渗透率(P118) 14、渗透率变异系数(P120) 二、简答题 1、请指出造成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 2、分别简述地震相和测井相分析的方法与流程。 3、请指出油气砂岩储层潜在敏感性的主要类型及其储层伤害机理。 4、简述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孔隙发育的影响。 5、如何利用储层实验测试技术研究油气储层潜在水敏性特征。 6、简述油气储层地质模型的概念及类型。 三、论述题 1、请指出砂岩和生物礁油气储层在岩石学特征、沉积环境和储集空间三个方面的主要区别。2、简述我国中、新生代含油气湖盆中的主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主要特征。 参考答案 一、概念题 1、储层地质学:储层地质学是研究油气储层成因类型、特性、形成、演化、几何形态、分布规律,还涉及储层的研究方法和描述技术以及储层评价和预测的综合性地质学科。 2、孔隙结构:孔隙结构是指岩石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及其相互连通和配置关系。 3、残余油饱和度:油层内处于不可流动状态的那一部分油所占总孔隙体积的百分数称为残余油饱和度。 4、储层评价:储层评价是将勘探与开发、宏观与微观、基础研究与工程工艺相结合,并协同地质、物探、测井、油藏工程等各专业,在不同勘探、开发阶段对油气储层进行研究,研究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单井储层评价、区域储层评价、开发储层评价、储层敏感性评价等。 5、储层地质模型:储层地质模型系指能定量表示地下特征和各种油藏参数三维空间分布的三维数据体。 6、储层:是地层的一部分,是能储存和产出流体的那一部分岩层组或层段。 7、原始含油饱和度:油藏开发前,所测出的油层岩石孔隙空间中原有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的比值称为原始含油饱和度。 8、渗透率突进系数:是指单一油层内渗透率最高的相对均质层段的最大渗透率与该油层内相对均质层段的平均渗透率值的比值。 9、区域储层评价:是指在含油气盆地中寻找并探明油气田阶段,主要应用区域地质和地震资料,结合少数钻井和测井资料,对盆地内可能的储层进行评价。 10、喉道:是孔隙系统中相对较小的、局限在两个颗粒之间连通的狭窄空间部分。 11、成岩阶段:原始沉积物接受新沉积物覆盖后,从海水、大气淡水和混合水接触不到的深度开始,经胶结、固结成岩,直至变质作用之前所发生的物理、化学作用和变化时期。 12、层间非均质性:砂岩与泥岩间互组成的含油层系中,由于储集岩与非储层交替出现而具有的非均质性。 13、相渗透率:是岩石沉积过程中形成的孔隙,它们形成后没有遭受过溶蚀或胶结等重大成岩作用的改造。 14、渗透率变异系数:当岩石为两种或多种流体饱和时,对其中一种流体所测得的渗透率即为相渗透率或有效渗透率. 二、简答题 1、答: 影响储层非均质性的因素有:(1)沉积构造的影响,包括储层垂向上的粒序性,生物潜穴及生物扰动,不同类型层理等对非均质性的影响。(2)层内不连续薄夹层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3)储层的孔喉形状、大小、分布,以及孔隙类型,粘土基质等,是储层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 2、答: 地震相分析步骤:(1)划分地震层序;(2)层序标志分析;(3)地震层序单元划分;(4)地震相划分;(5)地震相转换为沉积环境或沉积相。 测井相分析步骤:(1)根据不同的岩性选择相应的测井曲线,砕屑岩储层中常使用自然电位曲线或自然伽马曲线及地层倾角测井。碳酸盐岩储层中除上述曲线外,主要采用密度测井、补偿种子测井、成像测井等。(2)分析各种测井曲线的组合形态、幅度、接触关系、岩性垂向变化等信息。 3、答: 储层潜在的敏感性主要有五种类型,即:水敏性、盐敏性、酸敏性、碱敏性、速敏性。它们对储层的伤害机理如下: (1)水敏性:在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工作液的侵入,地层水的组成和浓度发生了改变,地层粘土矿物与原始地下流体间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粘土矿物发生膨胀、分散或絮凝,对储层产生损害。 (2)盐敏性:粘土对盐水有显著的敏感性。用不同的盐度的流体注入并流经含粘土矿物的储层时,当盐度在临界盐度以上时,随着盐度的下降一般不会出现渗透率的明显变化,称水化膨胀或结晶膨胀阶段;当盐度低于临界盐度并继续下降时,渗透率将大幅度下降,粘土进入渗透膨胀阶段。 (3)酸敏性:在对储层进行酸化处理过程中,粘土矿物在酸性溶液中将发生溶蚀与沉淀作用,使储层出现矿物成分、结构及构造特征的变化,从而对储层的渗透率产生影响。 (4)碱敏性:其机

文档评论(0)

jsntrgz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