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冉那些消失的心得..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林冉那些消失的心得.

作者:林冉 2010/11/26 我知道很多朋友还没有一分稳定的工作,学习CG是出于爱好和兴趣, 这很宝贵,但生活总会给你压力,叫你对现实产生忧虑。 我们需要钱,既然这是客观事实,那就正视它, 怎样找到高收入的工作,当然是你要变强, 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报个班跟从具体的 老师,学习已被总结的经验和技巧 因此,纯个人的,推荐几位能帮助大家提高的好老师, 他们是真正在做实事的人,对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敬意: 黄光剑:/u/1663807405 三名制-5:http:// 陈层:/c2stone 冯伟:/fengc12 ——————————————————————————————————-—————————————— 2010/11/21 简单的说一下空间感。 画场景时,会将空气透视的因素考虑进画面,以做最后的收尾。(图A) 按照一些朋友的做法,制造空气透视的方式是选定一种色彩,于远景处 扫上几笔,的确是将空间拉开了,却也丧失了远处的光感和物体的体积, 好不容易刻画精到的物件又归入迷雾,画面变得不给力。(图B) 不要高估空气的遮盖性,也不要低估光穿透粒子的能力。 我推荐在画空气时,新建图层,用变亮模式进行。 让闪光的继续闪光, 只让空气单纯的影响暗部。 空气的作用是让物体浸泡其中, 由此所有的调子才能被串起, 从高光到死缝, 一个场景就是一个巨大的渐变, 调子的连续是根本,而空间只是它所呈现的结果。(图C) ——————————————————————————————————-—————————————— 2010/11/15 超越世界 - 大卫艾克的精彩演讲(与画无关,个人推荐) /s/blog_63f5f49a0100lipn.html ——————————————————————————————————-—————————————— 2010/11/6 写实绘画中的造型意识,根本上是一种雕塑意识。 别去纠结光谱,就存在而言,空间中的型与光无关。 盲人也许无法凝视他的妻子,却还是能够触摸她的脸。 面对物体,审美趣味总不免说,去概括吧,让造型变得有力, 找到物体的面,让不同的面产生交界与碰撞,体感与力度便会产生。 这个道理大部分人都熟知,但在实际的操作中还是不免遇见纠结。 我知道该遵照结构去分面,但貌似相同的结构可以有很多种理解, 所谓的解构也往往是仁者见仁的事,如何确保所要的面是“正确”的? 比如一个丰满的女人,她的脸是如此圆润,该怎样让面存在于那么光洁的脸上? 她的皮下的确是有隐含的解剖和骨骼,但她的脂肪呢?那厚度不容忽视啊! 在我眼前呈现的她是一种崭新的体积和形式,在这个形式中,对不起我真没看见骨骼! 那面对这个崭新的形体,该怎么概括和表现? 点线面三者,似乎有着暧昧的裙带关系。 点,引发出线。 两点便可生成线,确切的说,是心线。 同样的,三个点就足以让面生成。 很有可能,获得“面”的关键反在于对“点”的把握。 把对象理解为空间之中无数点的矩阵和组合,其中最外围的点你可根据它来得到线,得到面。 要在圆润暧昧的物体上找到面是很困难的事,但这困难的源头与面无关,而是对点的不确定。 缩小范围从思考面到单纯的对点进行取舍,也算是在庞杂的思考中,让步调有了些许的头绪。 线与面根本上,都需要首先对点确定,只是你的思维跳跃性的隐藏了这个过程而已。 席勒的线与乌格罗的面尽管使各自的风格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却在对点的锁定上具有谨慎与严格的统一。 ——————————————————————————————————-——————————————2010/10/25 关于头像,貌似默记比例会比记忆解剖更重要, 解剖解说局部,比例锁定整体。 几乎无需过多的刻画,只要骨点的位置准确,头像便已提前成立。 有必要说明,个人比较反对三庭五眼的比例, 发迹——眉弓 眉弓——鼻尖 鼻尖——下颌 一种基于皮肤的测量 方式,反应在个体差异中,因为发迹的高低,鼻尖的角度不同,将会产生 明显的误差和出入,并且因为面部的丰富结构,3等分的粗略分区也不能满足定位的需求, 因此我一直采用的是以骨点为基准的测量方式,并分为6份,4份居中,2份拆散分居两头。 以骨点为参照,个体之间的特征差异趋向减弱,人的头部尽管各不相同,却总能在比例上自我和谐, 正是骨点间的稳定比例维系着这种可能,而披上人皮之后的丰富变化便也因此被囊括其中。 ——————————————————————————————————-——————————————

文档评论(0)

fglgf11gf21g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