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2007-11-26 17:37:08)
转载
标签:
设计
视觉 分类: ?
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多媒体专题片文本
?
片头:不待山盘水亦回,溪山信美暇徘徊。
????? 行人自趁斜阳急,关得归鸦更苦催。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这首七绝,描绘了武夷山下梅村的美景,表达了旅人的艰辛,更隐含着对这块碧玉“藏在深山无人识”的遗憾之情。
八百多年过去了,这个艰巨的课题交给了我们。背负先辈的期盼,怀揣万众的心声,我们义无反顾,慎重地作出了这份献给武夷山人民的答卷——武夷山下梅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第一部分:调查与分析
下梅村位于武夷山风景区以东4公里处,与上梅、角亭两村接壤。村域包括九个自然村,面积约2.4平方公,现居有556户,2142人。其东眺黄竹岭,南接芦峰,北靠夏主岭,西北依龙井山。村旁奔流的梅溪自北向西汇入崇阳,蜿蜒的当溪自西向东穿村而过,给古村凭添了几许水乡的风味。
下梅的历史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先秦为闽越之地,隋唐属建宁,宋代称当坑坊,明代形成商埠,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时期,成为武夷岩茶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当年,下梅邹氏茶商依托晋商的贸易伙伴关系,使武夷茶溯西北而上,经江西、湖北、安徽、山西、内蒙,直至俄罗斯的恰克图,又南下泉州,扬帆直达港澳与东南亚,开辟了长达万里的武夷岩茶之路,故有“万里茶路起点”之誉。
下梅地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武夷山境内,山水钟灵,人文荟萃。这里,不仅留有柳永的足迹、朱熹的身影、杨万里的诗句,更出有江贽、王鬲、方晋、张涛、陈镛等名儒大贤。
? 古老的下梅,拥有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三坊七巷70余座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为代表的古街道旧貌犹存,大夫第、邹氏家祠、隐士居、西水别业、闺秀楼、参军第、镇国庙、儒学正堂等精美的古建筑群,令人赞叹不已。更为难得的是,这里还有一批最能体现武夷山茶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如天一井斗茶遗址、景隆号茶庄、码头、乾坤井、上岩古茶园等等。
由于历史的原因,这块钟灵毓秀的宝地没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不少富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建筑、古遗址频临毁灭的危险。若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予以抢救,我们将愧对先人与子孙!
通过较为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武夷山下梅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也是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一大组成部分。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历史文化遗产极为丰富,是一块颇具开发价值的旅游胜地。
2. 下梅村的开发必须建立在有效保护的基础之上。
3.下梅村的 特色文化应为茶文化,儒学文化和风水文化
4.下梅的 品牌价值体现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武夷山世界文化、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万里茶路起点”等三个方面。
5.下梅的形象主题是——茶路首埠,风雅水乡。
第二部分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方案
一. 保护区的划分
根据古村现状和分级保护的原则,我们将村落及外部环境划分为四级保护区。
第一级:文物重点保护区
以邹氏大夫第、邹氏家祠、程氏隐士居、西水别业、闺秀楼、方氏参军第、镇国庙、陈氏儒学正堂等等8处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为主,包含其建筑控制地带。
第二级:古村风貌保护区
以当溪古街为主,三坊七巷为辅。
第三级:古村建设控制区
主要为古村外围地段,与下梅村约40公顷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相同,以其作为古村风貌协调区。在此范围内应严格控制建筑体量,建筑风格,建筑色调。
第四级:生态环境保护区。
以村落外围整个下梅盆地及周围山脊线以内可视范围为主。禁止增添有损古村环境风貌的建筑和构筑物,禁止毁坏山林,岩石,溪流及其自然风貌。严格控制污染。
二。古村风貌整治
以当溪古街保护区为主要对象,在全面勘察的基础上,分级确定应予修缮的建筑,外形整改建筑和应当拆除的建筑。将该区居民迁往安置区。再以该处古名居,古街道历史风貌为蓝本,以其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建筑材料,建筑色调为标准,对其进行全面的整治。
1.当溪古街建筑调查表。
?2.当溪小桥调查表。
3.应当拆除的建筑统计表。
当溪现有的钢筋水泥小桥,外形一律改造为石拱木栏式小桥。
破损、缺失的长廊,按原有风格修复。
街上的电杆一律去掉,电讯线路改为地埋式。
所有街巷的地面铺装,均以石板、砾石、青砖为主。
三.应予重点修缮的古建筑
1.大夫第。
2. 儒学正堂。
3. 参军第。
4. 邹氏宗祠。
5. 镇国庙。
6. 闺秀楼。
7. 隐士居。
8. 西水别业。
9. 邹氏大宅
10.景隆号茶庄。
第三部分? 景区规划设计方案
一.? 总体布局
整个景区分为“核心景区”和“外围景区”两大部分。
根据道路规划,拟在村西南和村东北各设一入口,以西南为主,东北为副。在入口处各建一牌坊,以作标志。环村修电瓶车道,村内修两条游览街道。
(一)核心景区
? 总体分为一心、一轴、两带、五区。
1.? 一心:旅游服务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