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精选]
一:名词概念解释
1 《周易》:又名《易经》,因流行于周朝故称《周易》。据说是“伏羲做八卦,文王演《周易》”,即重叠八卦成六十四卦而形成了《易经》。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有六十四卦的卦辞和三百八十四爻的爻辞。《易经》不是出于一人一时之手,其卦爻词是长期积累的产物,大约编撰于殷末周初。春秋中后期,用《周易》来占卜和解释自然现象和各类事物的事例渐渐增多。《易经》的符号是卦画,文字是筮辞,两种基本的爻是阳爻(—)和阴爻(——),由三爻组成一卦,八卦分别为: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其中一直贯穿着阴阳对比、和合、消长、转化和事物的发展变化,有一定的哲理性识。所有卦中,一般二爻和五爻往往是吉、无咎,后人理解为取刚柔的中道平衡,其中体现了和合,中平意识。
2白马非马:中国先秦名家公孙龙的成名论题。他揭示个别与一般辩证关系的命题,触及到了概念的同一性自身包含着差异性的思想。另外,这一命题也触及到了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问题,强调了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独立性。并且开创性的利用了“离盈”的观念。其具体的论述为:A:“马”只含有形体的规定性,而“白马”又包含了颜色的规定性 B:“马”的外延广,可以包括白、黄、黑马而“白马”的外延窄,只能包括白马C:“白马”有其确定的颜色,“马”没有其确定的颜色D:肯定了“马”与“白马”同属,白色和任一色,小类和大类的种属包含关系,“非”表示“有异”而不是“全异”。(A:马是一个类的概念,白马只是类中的一部分,白马是殊相,马是共相B:马只是作为一个概念而存在,但白马是实在的C:白马是有专色指称的,马可以指称任何色的马)
3和实生物: “和实生物”是西周末年由史伯提出的一种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观点,正是所说的“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意思是指和谐、融合才能产生、发展万物。史伯的重心是说多样性的重要,不相同的东西相杂合,多样性的统一乃是人与万物得以生长的基础条件。如悦耳动听的音乐是“和六律”的结果,香甜可口的佳肴是“和五味”的结果。在合实生物的思路下,五色成文,五音成色,无味成食,五行产生百物。
4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提出的关于“仁”学意涵的一层解释。正所谓“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其由人乎哉?”礼就是社会的规矩、规范、标准、制度、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调节各种冲突和人际关系。“克”是约的意思,克己是约束,克制,修养自己,复礼是合于礼。孔子重礼执礼,发掘礼之让。一方面肯定“克己复礼”主张“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即以礼修身,强调教养。另一方面则转向内在的道德自我的建立,强调“为仁由己”“为己之学”。孔子还认识到人是到的主体性和道德自由,强调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主体实践活动达到“仁”的精神境界。
5历物十事:这是战国时期名家代表惠施的主要思想。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即真正大的东西无限大,真正小的东西无限小。 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指没有厚度,只有大小,不反映体积,只反映面积的抽象概念。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即天与地,山与泽的高低关系只是相对的。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即事物无时无刻不处于矛盾变化中。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六:南方无穷而有穷”。指南方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两者不相排斥。七:“今日适越而昔来”这反映了现在和过去等时间上的相对性。八:“连环可解也”。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这体现了地理,方位上的无限性和相对性的观点。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即肯定天地万物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人们对待万物都要有爱心。惠施强调了世界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反映在概念论上,既承认确定性,有肯定相对性,既看到差别性,更看到同一性。
6《肈论》:《肇论》由后秦僧人僧肇所著,是较全面系统发挥佛教般若思想的论文集。《肇论》主要由四篇论文组成,即《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盘无名论》。A:《不真空论》即万物自虚,立处皆真,从真谛和俗谛的统一看待现象世界,非有非无,即有即无,不变的本体才是万法得以成立的依据。B:《物不迁论》是讨论动静的,即静即动,体用一如。所谓不变和静,是要在变化和运动中认识不变和静,让人们“求静于诸动”、“不释动以求静”C:《般若无知论》,有所知就有所不知,因为圣心无知,所以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是由于万物无相,圣人抛却世俗的羁绊就可以由无知到无所不知。
7五斗米道: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创始人张陵(又称张道陵),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东汉顺帝时入蜀,居鹤鸣山(今成都市大邑县境)学道,并造作道书(或称符书)以教百姓,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