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膜拜团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解析膜拜团体

解析膜拜团体 ????????????????——?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 ???????????????????????????????????????? ???????????????????????????????????????习五一 ? 提要:本文从一种跨文化的研究视角,梳理“膜拜团体”一词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作者认为,应跨越以基督教文化为中心的模式,确立“膜拜团体”的客观内涵,并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学术范式。这将有助于分析转型时期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 关键词:膜拜团体、新宗教运动、邪教 ? 在当今世界宗教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中,新基要主义势力的崛起和新宗教运动的活跃,引人瞩目。无论是学术精英,还是公共论坛,在考察这些重要的社会现象时,频繁使用“膜拜团体”(Cult)一词。而“膜拜团体”成为社会的热点时,不同的视角所赋予内涵有相当的差异。认真梳理“膜拜团体”的源流、演变及各种诠释,将有助于分析复杂纷纭的社会现象。 ? ???????????????一、在欧美社会中“膜拜团体”的阐释 ? 1、“膜拜团体”一词源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 众所周知,“膜拜团体”一词产生于西方,并含有基督教文化本位的内涵。“膜拜团体”一词译自英语Cult。该词和德语kulte、法语culte一样,源于拉丁cultus,其本义为?colere(耕作),延伸为?culture(文化、教养)。古罗马人把崇拜神明的仪式称为?cultus。根据古代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传统,近东和以色列等地区将在神殿里举行的祭祀称为?Cult。这里Cult没有贬义。后来,基督教文化圈将?Cult用以转指神秘膜拜、偶像崇拜,赋予该词特殊的“异端”色彩。著名的宗教社会学家韦伯(Max .Weber)将Cult定义为一种反理性、神秘的宗教形式。[1]随着现代社会世俗化的发展,在当代西方社会的语境里,Cult有时超越宗教学领域,用来形容人们对明星和哲人的崇拜。[2] 2、“膜拜团体”被罗纳德教授解释为宗教社会学中的一种类型。 当代美国宗教社会学家罗纳德.L约翰斯通(Ronald L. Johnstone),设定多种变量标准模式,将宗教组织分为四个基本类型:教会(Church)、教派( Sect)、宗派( Denomination)、膜拜团体( Cult)。膜拜团体又被称为边缘宗教,往往规模较小,制度化程度较低,由卡里斯玛(Charisma)型教主领导,表现出神秘主义救赎倾向,注重个人精神和神秘体验,有些采取秘传方式或封闭式活动。其中少数派别进一步走向极端,成为破坏社会的邪教组织。因此,依据这种宗教类型学的理论,邪教组织(Destructive??Cult)被包涵在宗教类型之内,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极端宗教组织。罗纳德教授以吉姆.琼斯(Jim?.Jones)创立的人民圣殿教(The People’s Temple)为例,分析了这个膜拜团体由教主独裁,逐渐走向极端,最后导致1978年圭亚那丛林的群体惨案。[3]????????????????????????????????????????????????? 3、新宗教运动(the New Religious Movement)和“膜拜团体”。 新宗教是指不同于传统宗教的新生宗教。一批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生宗教大量涌现的现象,称为“新宗教运动”。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结构、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文化形态、价值体系出现危机。传统宗教被逐渐冷落,难以慰藉某些社会群体的心灵。五光十色的新生宗教如雨后春笋大量滋生,远远超过传统宗教中分离出的新教派。[4]据《国际传教研究公报》的统计,至1997年,世界新生宗教的信徒已达1.484亿。 当代新生宗教发端时期,大多具有强烈的反传统宗教文化色彩,其后发展的轨迹各异。大多数流派规模较小,影响有限,自生自灭。有些教派不断调整教义、教规,逐渐与主流社会价值体系融合,成为稳健型社会力量。只有少数极端教派,一意孤行,实施教主极权统治,对信徒精神控制,摧残人权,危害社会,成为具有严重犯罪性质的恶种—邪教。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使用膜拜团体(Cult)一词批判新宗教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1978年在日本东京召开国际宗教社会学会议,研讨本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涌现出的“新宗教运动”。基于在新生宗教运动中,小型宗教团体激增、狂热膜拜较为普遍等特点,对此持批判态度的欧美社会开始使用Cult?一词。其中含有比较明确的反社会、反文明的贬义。[5] 4、“膜拜团体”成为欧美反膜拜运动(Anti_cult)的抗争目标。 从20世纪70年代起,欧美地区先后出现民间反膜拜团体运动。其力量既来自传统的宗教界,又来自世俗的市民社会。由于欧美国家宪法规定的

文档评论(0)

saity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