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_培训课件.pptVIP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__培训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热力、干热灭菌时应防止燃烧;压力蒸汽灭菌应防爆炸。 紫外线、微波消毒应避免对人体的直接照射。 气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有害气体泄漏。 液体化学消毒剂应防止过敏及对皮肤、粘膜的损害。 处理锐器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刺、割伤。 燃 烧 热力、干热灭菌 辐 射 紫外线、微波 中 毒 气体化学消毒剂 过 敏 液体化学消毒剂 刺 伤 各种锐器 消毒工作中的个人防护 爆 炸 压力蒸汽灭菌 重点部门的感染管理 口腔科 内镜室 血液透析室 介入室(导管室) 手术室 消毒供应室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 预防与控制 xxx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 预防与控制面临的形势 截至2004年底,全球估计HIV/AIDS人数 北非和中东 540 000 次撒哈拉非洲 2540 万 西欧和中欧 610 000 东欧和中亚 140万 东亚和太平洋 110万 南亚和东南亚 710万 澳新 35 000 北美 100万 加勒比 440 000 拉美 170万 总数: 3940(3590 – 4430)万 我国艾滋病流行态势 第一阶段:传入期(1985-1988年) 第二阶段:播散期(1989-1993年) 第三阶段:增长期或称广泛流行期(1994-2000年) 第四阶段:快速增长期 称大规模扩散期(2001年开始) 我国HIV感染人数统计 年度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HIV 5 1 9 7 171 299 216 261 274 年度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HIV 531 1567 2649 3343 3306 4677 5201 2819 9824 2005年全国艾滋病疫情报告 全国上报艾滋病疫情数 03年 04年 04年与03年比较 上升百分比% 疫情报告数 1145 3054 166.72 死亡数 379 741 95.51 局部地区正面临集中发病和死亡的高峰。 中国艾滋病疫情已经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 从艾滋病传播和流行的规律看 艾滋病医源性感染的定义 在诊疗过程中由于医疗环境、医疗器械或医疗用品受到HIV污染而导致接受医疗服务者感染了HIV,其中也包括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时,暴露于感染者/患者的体液而致HIV感染。艾滋病医源性感染属于医院感染的范畴。 艾滋病传播途径 HIV主要存在于HIV感染者/艾滋病患者的体液中,包括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伤口渗出液等。因此,任何能够引起体液交换的行为,都有传播HIV的可能。主要有三个途径: 性传播、血液传播、垂直传播 体液中的HIV 精液 11,000 阴道 分泌液 7,000 血液 18,000 羊水 4,000 唾液 1 每毫升中HIV病毒颗粒平均数 血源性传播是最具危险的艾滋病传播途径 要高度重视艾滋病医源性感染问题 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 1. 能耐受低温而对高温敏感。 加热56℃10分钟即可灭活 室温下保存7天仍有活性; 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3日内有传染性; 不加稳定剂病毒-70℃冰冻失去活性,而35%山梨醇或50%胎牛血清中-70℃冰冻3个月仍保持活性。 艾滋病病毒的抵抗力 2.对多种消毒剂敏感。 用以下消毒剂处理5—10min能灭活病毒: 2000mg/L的次氯酸钠或二溴海因;70%乙醇、0.3%的过氧化氢、0.5%过氧乙酸等。 3.HIV对以下消毒因子不敏感: 紫外线、γ射线、0.1%甲醛等。 艾滋病医源性传播的预防 标准预防 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安全处置锐器 强制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和输液器 对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 安全处置废弃物 提倡标准预防的理由 艾滋病的传染期长且不易发现传染源 艾滋病人的临床表现多样且非特异性 大多数感染者是隐匿的,甚至本人也不了解自己是否感染HIV 由于歧视的存在,HIV感染者不愿意向他人甚至医生说明自己的HIV感染情况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 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病人使用的一种预防,将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不包括汗液)均视为具有传染性,在接触上述物质、粘膜与非完整皮肤时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传播;既要防止病人将疾病病传播给医务人员,又要防止医务人员将疾病传播给病人,强调双向防护。 标准预防的内容 手卫生 非直接接触技术 正确处理废弃物 器械、物品和环境的消毒与灭菌 安全处置各种锐器 严格遵守各种医疗操作常规 标准预防的隔离措施 接触隔离:多重耐药菌、肠道传染病等。 空气隔离(飞沫核5um):水痘、结核、

文档评论(0)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