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溪河口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土场高切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试题.doc

斜阳溪河口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土场高切坡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斜阳溪河口岸线环境综合整治取土场高切坡治理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2016年5月24日 施工组织设计目录 1.编制依据及原则 2.工程概况 3.项目组织机构 4.施工部署 5.施工准备 6.施工总平面布置与管理 7.边坡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技术 8.确保施工工期及保证措施 9.季节性施工保证措施 10.工程质量控制措施 11.工程安全控制 12.工程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3.农民工工资、材料款项的支付保证措施 14.工程交付 附表、附图: 附表一 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二 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三 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四 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附表五 施工总平面图 附表六 临时用地表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本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及地勘资料; 1.1.2本工程的现场施工条件; 1.1.3建设部颁发的《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 1.1.4本单位内部工程管理制度。 1.2编制原则 1.2.1本工程投标施工组织设计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严格按照工程招标范围和招标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策划后编制的。在人员、机械、材料调配、施工方案、质量要求、进度安排、安全文明等方面统一部署的原则下编制而成。 1.2.2根据本工程设计特点、功能要求,本着对业主资金合理利用,对工程质量的负责,对安全文明施工的强化管理的精神。以“科学、经济、优质、高效”为原则进行编制。 1.2.3我公司对此次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高度重视,组织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各专业技术人员,在仔细研究图纸,明确工程特点、充分了解施工环境、准确把握业主要求的前提下,成立编标小组,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力求使本方案切合工程实际,先进合理,可操作性强,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组织的指导性文件。 1.3本工程主要采用规范目录 1.3.1规范、规程和标准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0;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重庆地方标准);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段采用坡+锚杆支挡:φ16,间距3m×3m,长度可由业主委托设备供应厂家安装。 锚杆挡墙布置:,锚杆间距为.0m×3.0m,面板厚0mm,钢筋网φ@250单层双向,并间隔3m设置横梁,横梁断面尺寸为300mm×300mm。 压顶梁布置:在切坡坡顶布设一条断面300mm×500mm的C25压顶梁。坡顶防护布置:坡面清理削方的目的主要是清除坡顶倒悬岩块、坡面危岩以及松散的第四系碎块石土。边坡开挖应严格遵循自上而下,分级开挖的原则(分级高度3m)。并将弃土弃渣运至业主指定的场地堆放。开挖不允许出现过大的超挖或欠挖。 具体施工要求如下: (1)采用从坡顶向下分层开挖。 (2)采用风钻钻孔,人工开挖,严禁采用爆破方式。 (3)开挖必须进行严格监控,按图施工。 (4)工程弃土弃石如果处理不当,可能造成环境地质问题,应选择合适的弃土弃石场。 25(32) 91(110) 15° 7.4.1钻孔时要保证位置正确(上下左右及角度),防止高低参差不齐和相互交错。钻进时要比设计深度多钻进100~200mm,以防止孔深不够。锚杆应由专人制作,接长应采用直螺纹对接,为使锚杆置于钻孔的中心,应在锚杆上每隔1500mm 设置定位器一个;钻孔完毕后应立即安插锚杆以防塌孔。注浆管在使用前应检查有无破裂和堵塞,接口处要牢固,防止注浆压力加大时开裂跑浆;注浆管应随锚杆同时插入,在灌浆过程中看见孔口出浆时再封闭孔口。注浆前要用水引路、润湿输浆管道;灌浆后要及时清洗输浆管道、灌浆设备;灌浆后自然养护不少于7。在喷射混凝土前,面层内的钢筋网片牢固固定在边坡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的要求。钢筋网片可用插入土中的钢筋固定,在混凝土喷射时应不出现移动。钢筋网片焊接而成,网格允许偏差为10 mm;钢筋网铺设时每边的搭接长度不小于一个网格的边长。喷射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按设计要求通过试验确定,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1mm;喷射混凝土作业,应事先对操作手进行培训,以保证喷射混凝土的水灰比和质量能达到要求;喷射混凝土前,应对机械设备、风、水和电路进行全面检查及试运转;喷射混凝土的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距离宜控制在0.8~1.5m 范围内,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喷射面,但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一方后再侧向喷填钢筋的另一方,防止钢筋背面出现空隙;为保证喷射混凝土厚度达到规定值,可在边壁上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