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的临床观察.docVIP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的临床观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的临床观察.doc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效果的临床观察   摘 要:目的 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方药治疗慢性结肠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脾益肾为治则,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3个疗程(45 d),并按标准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治愈33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0%。结论 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慢性结肠炎患者可获得明显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应用。   关键词:补肾活血药物 慢性结肠炎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5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8(a)-0237-01   慢性结肠炎是病因未明、病变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黏膜及粘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主要有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等表现,中医学将其称为“久泄”“久痢”等病症。病变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中医治疗本病,清热祛湿、健脾、疏肝、涩肠等为较为多见的治法。为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笔者随机选择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健脾益肾为治则,采用自拟补肾活血方药辨证加减治疗3个疗程,疗效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笔者经治的50例慢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过程中,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能完成的辅助检查,嘱其到上级医院完成并作为用药参考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介于18~45岁之间,平均(中位)年龄34岁;病程介于3个月~5年之间,初发病例4名。临床症状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全部病例均采用大便培养2~3次,无致病菌生长,阿米巴滋养体为阴性。纤维结肠镜检查,所有患者均见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正常的黏膜下树枝状小血管模糊不清或消失,黏膜面呈颗粒状。其中1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糜烂和接触性出血,8例患者有溃疡形成。   1.2 治疗方法   以健脾益肾为治则,自拟中药方由党参、白术、茯苓、补骨脂、杜仲、陈皮、厚朴以及炙甘草组成,15 d为1个疗程。   在治疗过程中,应辨证加减用药:虚寒加吴茱萸,湿热加黄芩和白头翁,湿盛加藿香和薏苡仁,食滞加山楂、麦芽和神曲,腹痛加元胡、川楝子和郁金,久泻不止加诃子和乌梅,肝郁脾虚加枳实、白芍和柴胡,年老体弱、中气下陷加补中益气汤。   使用方法:1剂/d,早晚各水煎服1次。3个疗程(45 d)后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3个疗程后,所有患者按以下标准判定疗效:(1)患者全部症状消失,大便每日1~2次,质中,肠镜复查正常,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治愈。(2)患者症状减轻,大便无黏液成形,结肠镜复查见黏膜出现充血、糜烂和溃疡等病变,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有效。(3)治疗1个疗程后,未改善患者症状,结肠镜复查黏膜病变未好转,此类患者的疗效判定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所有患者按标准判定疗效结果为:33例患者符合治愈标准,15例患者符合好转标准,2例患者符合无效标准,总有效率为98.0%。   3 讨论   西医学认为,慢性结肠炎与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饮食以及抗生素滥用等因素有关。著名医书《景岳全书?传忠录》指出:“凡泻痢者,水走大肠。”从中医角度看,慢性结肠炎发病是由于脾运失常,水湿聚于大肠所致。在水湿形成过程中,内因和外因都与脾虚密切相关。脾虚与湿盛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可见,标在湿,本在脾,为慢性结肠炎病机所在。   同时,脾虚和湿盛与肾虚之间关系密切,甚至是一种本质的因果关系,古代医书有相应记载。如:“肾为胃之关,关门不利,故水聚而从其类也”(见《素问?水热穴论》)。肾主水,肾阳虚,气化失司,则水液内停为湿为肿。中医学认为脾阳根于肾阳,原因在于脾为阴土,得阳始运,脾之运化,依靠肾阳温煦。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促后天,后天资先天。“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阴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之说(见《景岳全书?泄泻》)。在人体的消化吸收的过程中,肾阳温煦促进脾运化,肾的气化作用主宰小肠分清别浊以及大肠对水液的吸收和传导功能。可见两便正常有赖于肾气充盛和正常的气化功能,若肾阳虚衰,关门不固,可致久泄滑脱,可致慢性结肠炎。   如前所述,标在脾,本在肾,为慢性结肠炎的病机。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疾患,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和缠绵难愈的临床特点,多数患者表现为虚证,加之泄泻长期反复,机体的阳气和阴液势必受到耗伤,造成肾阴肾阳的虚损,久之形成恶性循环。“盖关门不固则气随泻出,气去则阳衰,阳衰则寒从中生,阴寒性降,下必及肾,所以泄泻不愈必自太阴传于少阴而为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