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谢灵运诗歌中理、情及山水之关系.docVIP

论谢灵运诗歌中理、情及山水之关系.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谢灵运诗歌中理、情及山水之关系.doc

论谢灵运诗歌中理、情及山水之关系   摘要:谢灵运的山水诗,向来难逃玄言尾巴之讥,这实流露出人们对玄言诗的一种偏见。本文认为,玄言尾巴的背后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玄理与深情的融合,再加上诗中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的山水描写,这一切不仅使谢诗达到了情、景、事、理相浑融的艺术高度,也使其与一味究心抽象原理 而丧失真情实感的东晋玄言诗分道扬镳,从而开启了一代新诗风。   关键词:山水诗;玄言尾巴;情.景.事.理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5-0096-02   人们对谢灵运诗歌的关注点常常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其山水描写的赞美,一个是对其玄言尾巴的批评。然而,谢诗中的山水描写和玄言尾巴实际上都是作者情感下的产物,而这一点却经常被人们所忽视,所以以往关于谢诗中玄言尾巴以及山水描写的评价都不尽准确和深入。本文拟以玄言尾巴为切入点,一方面揭示出谢诗玄理背后的那股深情,并以此来论证以往人们对 玄言尾巴的评价并不公允;另一方面,顺着这股深情出发,去观察谢灵运之山水描写在晋宋之际所呈现的新特点,从而展现出谢诗独一无二的时代意义。   1.玄言尾巴辨   人们对玄言尾巴不满的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他们认为谢灵运山水诗有叙事-写景-说理的程式化倾向,这种观点以游国恩先生为代表。其二,他们认为山水诗中的玄言成份在整体上破坏了诗歌的美感,这种观点以曹道衡、葛晓音等学者为代表。笔者以为,在分析玄言尾巴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两点一定要注意:一方面,我们要以一种历史眼光去看待玄言尾巴这个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深入到诗歌文本中去具体分析谢诗中玄言尾巴的使用情况。   1.1文学演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诗风的转变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东晋末年出生的谢灵运,于其诗歌中保留一定的玄言成份,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更何况,山水诗还是从玄言诗中脱胎而来的。研究谢灵运诗歌的时候,我们固然应该重视其中新的一面,但是,对于其中旧的一面,我们也应该理解,毕竟每一个人都不可能完全超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如莫砺锋先生在《杜甫评传?后记》中指出的那样:必须牢牢记着对象的历史性质。而谢灵运所处的时代,虽然其时玄风和以往相比已经大为减弱,但是谈玄作为士阶层的文化传统,它不可能在一夕之间彻底革除,这从宋文帝依旧将玄学立为四学之一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这一点。所以,谢灵运诗歌中的玄言成份也未必不被当时的人们所欣赏。《宋书?谢灵运传》中载: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每有一诗至都邑,贵贱莫不竞写,宿昔之间,士庶皆遍,远近钦慕,名动京师。   1.2游国恩等学者认为谢灵运山水诗的结构基本上遵循着叙事――写景――说理这种固定模式。此观点虽然反映了谢诗创作的一种倾向,但是却也失之片面。一方面,谢诗中说理的位置十分灵活,并非只局限在结尾。如其名篇《登池上楼》,一开头就玄意十足:潜虬媚幽姿,飞鸿响远音,这两句分别暗含《周易》中潜龙勿用与鸿渐于陆之义。另一佳作《道路忆山中》则于篇中抒写玄意:得性非外求,自已谁为纂,得性与自已很明显都语出《庄子》。在阐述玄理之外,博览群书的谢灵运还时常化用各种典籍之中先贤隐士的事迹,来述说出不如处的道理。而他化用这些典故的位置也同样是不固定的,如《初去郡》就直接于篇首列出彭宣、薛广德以及贡禹的例子,这些说理成份也同样不在篇末。另一方面,每一位作家都有自己的创作习惯,而在东晋即色游玄 理论的引导下,由叙事到写景再到说理的创作模式本身就是十分正常的,即色之后必然要游玄,两者是密不可分的   1.3笔者认为,玄言尾巴的提出,实际上反映了人们对玄言诗风的不满,而这又是由传统儒家诗学观所造成的。传统儒家诗学观论诗,主要有两个方面的标准:一个是在内容上提倡风雅,即诗歌要有补于政治。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与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说的都是这一点。另一个是在情感上强调诗言志,即诗歌创作要有真情实感。而这两点恰好都是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 的玄言诗所缺乏的。首先,玄言诗是在魏晋士人清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人们反对玄言诗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很多人认为清谈是导致西晋亡国的罪魁祸首,并且这种风气在东晋依然不息。其次,忘机之谈又必然使得汉魏以降诗歌的抒情传统遭到破坏,大量的说理成份也自然会使玄言诗变得淡乎寡味 ,从而丧失了一种能够感动人心的力量。虽然这些看法确有一定道理,但是,有些观点还值得进一步探讨。   2.玄理背后的深情   本文认为,玄言尾巴之所以没有破坏谢诗艺术美感的原因就在于,其玄理的背后实隐藏着作者的一股深情。而在情感的制约下,谢诗中的玄理与传统一味究心抽象原理的玄言诗相比,已经产生了一些本质上的变化:其一,究心抽象原理不再是诗歌创作的直接目的,所以玄理在谢诗中的比重大为减少。其二,由于谢诗中的

文档评论(0)

you-yo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