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8 满井游记
课型:新授课 课时:2课时 主备:杨渝兵 审核:夏平 上课时间: 姓名: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积累文言词语,增强文言语感。
2、 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作者丰富而微妙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目标:
1、 重视诵读,在朗读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自学能力。
2、 理解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作者个性化的写景抒情风格。
3、 体会本文拟人、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把握形象生动的写景技巧。
(三)德育目标:感受北方早春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读课文,体会本文写景的技巧,学习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特点生动传神地进行描写的方法。理解“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的丰富意蕴。
学习方法:
1、 讨论点拨法。
2、 诵读感悟法。
预习导学
一、作者简介: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一字无学,号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进士,曾任空部郎中等职。明代著名文学家。宏道诗主妙悟,提倡 “独抒性灵,不拘俗套”,反对仿古,追求自然;重视通俗小说和里巷民谣,作品以小品成就最高,内容多写身边琐事和自然景物。有《珂雪斋集》二十四卷传世, 后人辑为《袁中郎全集》。因宏道兄弟诗文风格相近,时人称之为“公安派”,称他们的诗文为“公安体”。
“公安派”为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其籍贯为湖广公安(今属湖北),故世称“公安派”。其重要成员还有江盈科、陶望龄、黄辉、雷思霈等人。
公安派成员主要生活在万历时期。他们的文学主张主要有如下几点:一是反对承袭,主张通变。认为文学应该随时代发展而变化。二是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他们认为文学要抒发真情实感。三是推重民间小说,提倡通俗文学
二、预习作业
1.正音正字。
燕( )地 花朝( )节 飞沙走砾( ) 廿( )二日
脱笼之鹄( ) 娟( )然 倩( )女 靧( )面 髻鬟( ) 浅鬣( ) 泉而茗( ) 罍( )而歌 红装而蹇( ) 浃( )背 曝( )沙 呷( )浪 堕( )事
2.文学常识填空。
《满井游记》选自《 》,作者 , 是 代文学家,他与其兄 和其弟 合称“三袁”,因为他们是公安人,所以人们称其为“ ”,他们认为文学应当“独抒性灵,不拘格套”。
本文画龙点睛之笔是:
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土膏( ) 波色乍起( ) 娟然( ) 倩女( ) 靧面( ) 披风( )
掠( ) 泉而茗者( )( )
恶能无纪( )( )
4. 读课文至少三遍,填写下面的表格。
⑴难以理解的词语还有:
⑵读不通、不知道如果断句的句子有:
⑶不理解的句子有:
四、加点字与例句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A.一男附书至 B.一鼓作气 C.长烟一空 D.在洞庭一湖
五、“如倩女之 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中的两个“之”字的正确义项是( )
A.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B.助词,的,两个“之”一样。
C.两个“之”都是代词,它。 D.两个都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表舒缓语气。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本文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作者借景抒感,给读者以人生哲理的感悟。
二、朗读感知
1、检测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2、 走进课文,大声地自读课文,读准停顿,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
⑴要求:朗读课文,注意不读错音;读好句子的节奏、重音。
①读准字的音,特别是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