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暨大校園常見植物介紹
杯狀蓋陰石蕨
學名:Davallia griffithiana Hook.科名:骨碎補科 Davalliaceae
形態:著生或岩生蕨類。根莖長匍匐狀,直徑約1公分,密布銀白色之鱗片,著生在樹幹或岩石表面,似毛茸茸的銀白色兔腳,所以又稱為「兔腳蕨」。葉柄長10~15公分,葉片五角形,光滑。三回羽狀複葉至四回羽狀分裂,基部最下面之羽片較長。孢膜寬杯狀,孢子囊長在小葉脈頂端。
分布:印度、中國大陸及台灣低海拔地區。
特色及應用:為森林邊緣之樹幹及岩石上常見之蕨類,粗而銀白色之根莖非常具有特色。民間常誤傳其可治療骨骼斷裂或破碎等症狀,但是否真有功效,宜先深入查證,不宜盲目食用。
2.崖薑蕨
學名:Aglaomorpha coronans (Wall. ex Hook.) Copel.
科名:水龍骨科 Polypodiaceae
形態:著生或岩生中型蕨類。根莖粗大,匍匐狀橫走。葉披針形,沒有葉柄而緊密貼在根莖上生長,互相緊靠排列成鳥巢狀。葉部圓形,貼緊在著生之樹幹或岩石上,形成水分及腐植質蒐集葉,往上為淺裂牙齒狀或三角形之裂片,上半部裂片則為羽狀深裂。葉脈明顯,主要側脈互相平行,其間有多排網眼及游離小脈。孢子囊群圓形,無孢膜,常在側脈間。
分布:中國大陸、印度及台灣全島低海拔地區。
特色及應用:常高高著生在大樹幹上,環繞樹幹生長,形成特殊的著生景觀,偶也可見到在岩石及砌石空隙中,在園藝已有很久的利用歷史。
Lygodium japonicum (Thunb.) Sw.
科名:海金沙科 Schizaeaceae
形態:地生型蕨類,會如蔓藤一樣生長在森林邊緣半遮蔭處,隨著林木枝條往上攀爬。根莖橫走狀,葉軸光滑,長可達數公尺。葉兩型。營養葉葉片3~4回羽狀深裂,小羽片長3~8公分,對生,3~5枚末回小羽片,末回小羽片3裂或掌狀分裂。孢子葉之末裂片邊緣有指狀突起,其上並排兩裂孢膜,每一孢膜有一孢子囊群。
分布:印度、中國大陸、日本、韓國及台灣低海拔地區。常見其攀爬在各地森林邊緣半遮蔭之林木、石頭及岩壁上。
特色及應用:葉軸可無限生長攀爬,看起來像是一般藤本植物的莖,其實它只是一片從地上長出的葉子。以往鄉間居民常用其葉軸作為廚房鍋刷或編成盛物之籃子。
4.小毛蕨
學名:Cyclosorus acuminata (Houtt.) Nakai ex H. Ito
科名:Thelypteridaceae.
形態:地生中型蕨類,常成片生長在潮濕環境。葉片橢圓狀披針形,長20~40公分,寬10~20公分,兩側大致平行,粗紙質,二回羽狀分裂,葉片頂端突縮,頂羽片顯著。裂片側脈明顯,單一不分叉,相鄰兩裂片基部約1~2對側脈相連合,形成很清楚的「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圓形,孢膜圓腎形,有密集的短毛。
分布:特色及應用:學名:Cyclosorus parasiticus (L.) Farw.
科名:Thelypteridaceae.
形態:地生小型蕨類。全株具有密集的單細胞針狀毛。根莖短匍匐狀,葉叢生,葉片卵形到卵狀披針形,長30~50公分,寬10~17公分,紙質,密布柔毛,二回羽狀分裂。羽片長7~10公分,寬1~2公分。相鄰兩末裂片最基部之側脈會相連結,並由連結點向缺刻處延伸小脈,呈現特殊的「手牽手脈型」(又稱小毛蕨脈型)。孢子囊群圓形,孢膜圓腎形,生在裂片中脈與葉緣之間,形成明顯的兩排排列。
分布:特色及應用:Calocedrus formosana (Florin) Florin
科名:柏科 Cupressaceae
形態:常綠大喬木。小枝非常扁平,枝上面枝葉顏色深綠色,背面呈灰綠色。鱗片狀葉很細小,4片,近輪生,上下2片貼於小枝上,上方三角形部分與小枝分離,兩側葉對折包圍小枝,上方部分突出。雌雄同株,雄花穗狀生於枝頂,長約1公分。毬果長橢圓形,長1~2公分,種子橢圓形,具有2個不等長之薄翅。
分布:台灣特有種。分布於全島中低海拔山區,常與闊葉樹混生。
特色及應用:樹形優美、材質優良,且有天然芳香,用途甚廣,很受國人喜愛。早年曾大量砍伐,野外數量已不及往昔,是珍貴稀有之裸子植物。因繁殖及栽種容易,各地種苗商及政府造林單位每年栽培不少苗木,供各界造林及綠化使用。
7.竹柏
學名:Nageia nagi (Thunb.) O. Ktze.
科名:羅漢松科 Podocarpaceae
形態:樹幹挺拔通直,尤以30年生以上之樹木,樹勢優美,樹幹圓滿。樹皮平滑,暗褐色塊狀或雲片狀剝落,側枝向上斜出,較少橫向及向下。葉對生,革質,無中肋,有多數細縱向平行脈,長卵狀披針形,長4~9公分,寬1.5~2.5公分,搓揉後有類似蕃石榴之特殊香味。雌雄異株。雄花圓柱狀,3~5朵簇生葉腋,雌花球形。種子球形,直徑1~1.5公分,外被有白粉,11~1月成熟時由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