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的虚词示例及练习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虚词示例及练习1 之 (1)动词到……去。《为学》:“吾欲~南海。” (2)代指示代词,相当于“这个”、“这”、“这种”等。《廉颇蔺相如列传》:“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3)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它”、“它们”、“他们”等。《论积贮疏》:“生~有时而用~无度。”《郑伯克段于鄢》:“爱共叔段,欲立~。” (4)代指代说话者本人或听话者的对方。《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乎?” (5)代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于“你”、“您”。《汉书-蒯通传》:“窃闵公之将死,故吊~。” (6)助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表示修饰、领属的关系,相当于“的”。《邵公谏厉王弭谤》:“防民~口,甚于防川。” (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8)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 (9)助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词(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作“得”。《捕蛇者说》:“未若复吾赋不幸~甚也。” (10)助用宾语前置的标志。《师说》:“句读~不知。” ⑾助用在表示时间的副词后,补足音节,没有实义。《赤壁之战》:“顷~,烟炎张天。” ⑿助用在“前”、“后”、“内”、“外”等文言汉语和它们的修饰语之间,表示对方位、时间、范围等的限制。《教战守策》:“数十年~后,甲兵顿弊。” 将下列现代文翻译为文言文,注意之字的用法 一个和尚想到南海去,向唐僧询问,很久了,唐僧没有回答他。僧人借助盛饭吃 的箪和舀水喝的瓢,到了南海,向唐僧夸耀这事说:“这有什么困难?”唐僧说:你的百折不挠, 实在可以(让人)钦佩, 但你的话也过份了, 你将骄傲而被人耻笑的” 乎1)介相当于“于”。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赤壁赋》:“相与枕藉~舟中。”《师说》:“生~吾前。”《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浴~沂,风~舞雩。”介绍比较对象。译为“与”、“对”、“比”。《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异~三子者之撰。”《庖丁解牛》:“臣之所好者道也,进~技矣。”介绍依凭的条件。《庖丁解牛》:“~天理,批大郤。”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2)助语气词。在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吗”。《唐睢不辱使命》:“大王尝闻布衣之怒~-”《鸿门宴》:“壮士,能复饮~-”用在句末,表示反问,相当于“吗”、“呢”。《鸿门宴》:“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陈涉世家》:“王候将相另有种~-”用在句末,表示推测,相当于“吧”。《殽之战》:“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庄暴见孟子》:“则齐国其庶几~-”用在句末,表示祈使,相当于“吧”。《冯谖客孟尝君》:“长铗归来~﹗出无车。”用在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归去来兮辞》:“已矣~﹗寓形宇内复几时”《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用在句中,表示停顿或舒缓。《召公谏厉王弭谤》:“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兴。”《始得西山宴游记》:“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始。” (3)词缀用于形容词、叠音词后面。《庖丁解牛》:“恢恢~其于游刃有余矣。”《赤壁赋》:“浩浩~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五人墓碑记》:“故今之墓中全~为五人也。”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1)。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多人死乎(2)是,而操此业不辍,问其故 ,曰:“可塞赋敛也。”嗟乎(3),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4)!而王胡为乎(5)好乐甚?若王专于理事,必恢 恢乎(6)而有余,则王之所为其胜乎(7)好乐者也。臣之驽顿,所言者谬,王能谅之乎(8)? (1)名颊毛;胡须。《周礼-考工记》:“深其爪,出其日,作其鏻之~。” (2)代通“尔”你,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③《记王忠肃公翱事》:“~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3)动词通“如”。好像,如同 《察今》:“军惊~坏都 舍。” (4)连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1.表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④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过秦论》  ⑤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过秦论》   ⑥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过秦论》⑦《论积贮疏》:“苟粟多~财有余。”⑧《捕蛇者说》:“黑质~白章。”表示并列时 ,而连接的两个成分有相同的主语,但互不影响。 2.表相承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