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概论-彩色版解读.doc

城市地铁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概论-彩色版解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铁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概论-彩色版解读

城市地铁工程浅埋暗挖施工技术概论 刘昌用 蒋中庸 摘要:本文全面论述了采用浅埋暗挖技术修建城市地铁单跨区间隧道和多跨车站结构的施工方法,并对各种关键技术作了全面介绍,同时通过一些成功案例,对施工中的疑难问题作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1、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 确定作用于地下工程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是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理论计算的关键所在。 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 1.1、古典基于简单假设的压力理论阶段。上世纪20年代以前受到岩土力学发展的限制,作用于地下工程的荷载靠一些简单的假设分析。 1.2、松散体理论阶段。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广泛采用的松散体理论是建立在围岩松散压力基础上的,认为作用于地下洞室的荷载是围岩局部坍塌所形成塌落拱内的松动岩体重量。 1.3、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现代支护理论。由于锚喷支护形式的出现和岩体力学的发展从而促使了考虑支护与围岩共同作用的现代支护理论,上世纪六十年代,最先用于奥地利阿尔卑斯山的硬岩隧道。这就是采用柔性支护以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的“新奥法”(NATM)。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把“新奥法”原理扩大到欧洲一些城市(法兰克福,慕尼黑等)的地铁软土隧道和地下停车场。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发展成为依据现场量测获得信息反馈设计指导施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支护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我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进行了引用新奥法原理进行设计、施工的研究和试验,在八十年初才全面推行。 著名学者董飞云先生把地下工程传统支护的设计计算与锚喷支护的计算作了比较(如图1所示),认为传统支护荷载的确定要分析地质条件和物理力学性质复杂多变的围岩,同时,在围岩接触面上考虑围岩的“抗力”作用。而锚喷支护则把围岩与支护视作共同作用的统一体,其荷载是岩体地应力,围岩与支护共同受载。另外,传统支护着重验算结构强度,而锚喷支护除了强度外,更要验算围岩是否失稳。计算结果与岩体地应力、支护刚度、施工方法和支护时间等因素有关。 值得一提的是,挪威根据本国的具体条件和大量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挪威隧道修建法(NMT),该方法在继承新奥法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利用、确认系统围岩,以高强锚喷技术基础及工程系统控制方法,建立功能围岩结构,以确保工程安全及结构经济合理。 。该法设计的核心是Q(围岩质量指标)系统法。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调查、描述的基础上,计算围岩的Q值,用以定量的反映围岩质量,按Q值法岩石支护设计图,根据开挖尺寸和部位,确定支护类型和支护参数。和新奥法一样该法也强调施工阶段的地质工作、调整Q值和修改设计。Q分类法是建立在1000多个硬岩施工实例的基础上,因此最适合有节理的硬岩。在1997~1998年我国施工的汕头液化石油储库工程就采用了该法。但在城市第四系地层中暗挖工程仍宜采用新奥法。 2、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城市地下工程的一般特点是地面有建筑物,地下有管线路。由于埋深浅,地质条件差,而且有地下水,用一般的暗挖法施工,开挖后容易发生坍塌,过去北京地铁采用明挖法施工,因此不得不面对地面建筑物拆迁、地面交通疏导、管网改移、环境污染等诸多难题。1986~1987年北京地铁复兴门折返线施工时,在开挖宽度14.5m、拱顶覆土5~9m的第四纪冲洪砂砾层中,首次成功进行浅埋暗挖施工,其成果通过了北京市和铁道部的科学成果鉴定,被正式命名为“北京浅埋暗挖技术”。该技术从城市地铁逐渐扩展到地下停车场、地下过街人行通道和城市电力、热力、排水、供水、电讯等市政建设,并在全国各大城市相继推广使用。 2.1、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定义 在城市软弱围岩中,在浅埋条件下修筑地下工程,以改造地质条件为前提,以控制地表沉降为重点,以格栅(或其它钢结构)和锚喷作为初期支护手段,遵循“新奥法”大部分原理,按照“十八字”原则(即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进行隧道的设计和施工,谓之城市地下工程浅埋暗挖技术。 2.2、地下工程埋深的判别 2.2.1、国外根据试验结果,按土体自重(rH)和实测压力(P值)的比值来判断: P/rH≤ 0.4为深埋 P/rH> 0.4,~0.6为浅埋 P/rH> 0.6,~1.0为超浅埋 式中:H—拱顶覆盖厚 r—土柱容重 P—实侧压力 上述的实测压力的大小实际上和施测时间和强度有关,并且在施工时才能测试,因此对设计无补。以上判断尚未得到我国工程界认可和推广。但该判断认为即使在超浅埋的条件下实测的压力有时也只有土柱自重的60%。 2.2.2、按国内规范判别 作用在地下工程上的荷载,与覆盖层的厚度有关。浅埋地下工程的判别按TBJ108-92和TB10003-2001的标准如表1所示: 表1 浅埋设计条件 围岩级别 覆盖厚度值(h) TBJ108-92 TB10003-2001(m)

文档评论(0)

22ffbqq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