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三帝王解析
三:评价秦始皇功过 章碣:竹帛烟消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烬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唐朝 《焚书坑》 谭嗣同:二千年来之政,秦政也,皆大盗也 。 毛泽东: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从子厚返文王。 ——《读〈封建论〉呈郭老》1973 2016.4浙江选考卷33.【加试题】历史的意义在于对后人的教育和启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清康熙时,驻守古北口长城的总兵官向朝廷建议,拨款维修加固长城。康熙帝阅批奏折后认为守国之道不在于修长城,而在于“修得民心”。清王朝治国安邦的一个大手笔,便是将北方草原上凶猛剽悍的蒙古铁骑,变成了护卫江山的真正长城。回放历史的画面,在内蒙古木兰围场、承德避暑山庄、故宫保和殿都曾经纪录下有清一代民族团结和睦的历史佳话。 ——摘编自《世界遗产在中国》 材料二 回顾清朝的历史,康熙帝无疑是可圈可点的人物,他启动了康乾盛世之门,把一个纷乱而残破的中国引向大治,真正开创了一个空前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的新时代。面对进入全盛期的形势,他滋生出一丝总揽朝政的满足感。 对于康熙帝的文治武功,不同时代的人们从不同角度出发,主要有如下一些认识:①圣祖仁皇帝平三逆、平朔漠,亿万年久安长治之业实定于此;②康熙帝尊崇孔子,超越前代。笼络明朝遗民,使政风为之一变;③康熙帝保卫边疆,抵御外侵,缔结和约;④康熙帝实现了由乱而治之局,使朝中威胁皇权的各种因素不断受到控制,皇帝乾纲独断。 ——据《清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从“修得民心”的角度,分别指出木兰围场、避暑山庄、保和殿的相应职能。请您用一句话概括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创造的成功经验。(6分) (2)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您选择对康熙帝“文治武功”的其中一种认识扼要予以展开。(只列观点,不加阐述不得分)(4分) 一个中心,广泛联系 必修1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秦的统一(b) (2)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b) 必修2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3.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市”在历代的发展(d) 必修3 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中国的古代艺术 (1)汉子的起源与书法的发展 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五、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1.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 (1)秦长城、汉长城、明长城(b) (2)长城的建筑风格、结构和规模(b) (3)长城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d) 2.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秦始皇陵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c) (2)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b) (3)秦陵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震撼力(c) (1)理解“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方面的主要表现,分析“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2)分析“贞观之治”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说明:“玄武门之变”、“晚年的反省”二目为学生课外阅读内容。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唐太宗 早夭 李玄霸 三子 598-649 秦王 李世民 次子 589-626 太子 李建成 长子 603-626 齐王 李元吉 四子 “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二十九而居大位,四夷降伏,海内乂安 ”。 ——《贞观政要》卷一○《灾祥》 皇后独孤氏四子 类别 表现 原因 政治 经济 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给事中张玄素上书谏,以为:“……以今日财力,何如隋世?陛下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又甚于炀帝矣!” 上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 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 乙卯,发卒修洛阳宫以备巡幸, 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是!” ──《资治通鉴》 吸取隋亡教训 “致安之本,惟在得人……今所任用,必须以德行、学识为本” ——《贞观政要·择官》 P9学思之窗 1、选贤任能,虚怀纳谏。 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 2、文德治国,崇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