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杰地灵话枣庄参考资料.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杰地灵话枣庄参考资料

人杰地灵话枣庄 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古称柳沟村。在阜城东四十里处,现辖八个村民委员会、一个委员会,人口4、3万,面积77、3平方公里,耕地6、4万亩。境内河网密布,水资源丰富,拥有苏沟(又称东坡沟)、港湾、倪湾和南北新河等重要水系。同时地下蕴藏着丰富的“黑色金子”——煤炭。 “人杰地灵”之称的枣庄在宋代就得到颍州太守苏东坡的治理。现被人常称的“苏沟”就是宋代大诗人、文学家、书法家苏轼的杰作。苏沟源于茨河流经插花北至枣庄集北头折向东流入乌江湾,经乌江孜入颍河。这一水利疏浚工程引颍州上游,茨河水下泄再入颍河,缓颍州城水流之急。别说是宋时,就是现代也为之少见,可见当时的苏太守真可以称之为“水利专家”了。 宋代的苏太守在枣庄乃至颍州人心中留下了这一千古水利工程——苏沟。到了元末明朝初年,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军领袖刘福通曾生活于枣庄,留下了十余处遗迹及许多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故事。 相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加之连年天灾,民不聊生,终于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当时颍州人刘福通、刘福生在其师傅韩山童的策划下,利用当时白莲教,趁黑夜在民工挖河工地河底埋了个一只眼的石人,上刻“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第二天,民工挖土时挖出,擦干泥土,现出了字“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于是他们兄弟便有意传播民谣,民工尽知,接着他们借此事大做文章,鼓动人民造反。消息泄露后,元官府杀害了韩山童。1351年5月28日,刘福通以红巾包头并以红旗为号,发动起义,号称“红巾军”。刘福通等逃到颍州府(今阜阳市内)便在阜城一带活动,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很快他发现了在柳沟村南五里处有一风水宝地,便择日挖塘两口,筑台建造刘宅,取名为刘南庄(今枣庄镇牛家庙址)。 刘福通草草建好刘宅后在周围打井八眼。一是备驻军饮用;二是应军师之兆:“两塘八井(景)”。同时在宅后建花园一座(现枣庄居刘集孜),供家眷住。旧村改造前的刘集孜很像座花园,有沟有塘,塘内有小岛,中间有路,且沟塘可直通运粮河,水路交通方便,可惜现在已无原貌了。由于屯兵积粮靠人扛车拉是不行的,刘福通于是在宅西二十丈原柳沟的基础上开挖了一条运粮河,就是现在的南新河。运粮河挖通后北接苏沟水,南直下入颍河,中可乘船到济河各处,水路十分便利。这样一来使原苏东坡挖的东坡沟入颍的距离拉近了二十余里,苏沟水可从柳沟集西头直南入济河变一为二入颍。由此可见,刘福通虽农民出身,不仅带兵打仗行,治理水利也算是行家了。 当时颍州城内有红巾军五万多人,城外驻扎在刘南庄的红巾军也有一万多人,由于刘福通平易近人,视百姓如父母,很快得到了当时柳沟集一带的饥民响应,纷纷加入红巾军,几个月内又有两万余人加入。刘福通庄园的驻军容纳不下了,于是又择刘南庄东二里处分营驻扎,以便相互呼应。可是这一营地很是奇怪,当兵的在夜晚常见有一白鹿出现,兵士追赶了多次均未有结果。此事让刘福通的军师知道了,说这是祥兆,这是元朝气数已尽,小明王应该称帝了,后来这一红巾军驻地被称为白鹿营,也就是现在牛老庄小学东北200米处的白鹿庄台。 红巾军在颍东乡声势很大,惊动了元朝的官府。元朝政府令永宁府两万军围剿红巾军,刘福通亲率两万红巾军在两军营地北二里处一东西走向的壕沟边拉开四里远距离御敌。元军与红巾军发生了八次冲杀,结果元军损失严重大败而归,红巾军大获全胜,于是人们便将当时两军对垒的壕沟成为“八战沟”。现在八战沟有的地段虽被平整耕种了,可后人还是永远记住了它的名字,让它和刘福通连在一起辈辈下传至今。 在当时驻军两营之间便是刘福通的练兵跑马场,东西长二里,宽为数丈,红巾军训兵练射均在此场。现在虽只留下一条凹陷的路迹轮廓,可想当年红巾军在此练兵时是何等的雄壮威武。这一练兵跑马场一直到民国中后期,每年正月初八赶牛家庙庙会的富人们还要赛赛马力,分分高低,赌一赌运气,给庙会增添了不少色彩。 最让人难以忘记的就是垫刘宅时挖的那两口塘。这两口奇怪的塘现在牛家庙的东北角一里处,塘的原貌虽不见了,但仍可以让人一看就认为是两口塘。因为这两口塘从挖土垫宅后一直到清朝末年,神奇色彩犹存,两口塘塘水相通,只是中间一条韩家坝将两口塘分隔开,坝西的那口塘略向南一点,塘水一年四季看着都是浑浊的,名为“浑水塘”。坝东的塘略朝北挖了点,可塘里的水一年四季都是清澈见底的,被称为“清水塘”。就连两塘水大时互相流动也是如此,令人解释不清。更不知从何时起,塘边四乡的人家生了男孩子都要领到清水塘里洗洗脸,以示日后成人时为人做官清正。以至到后来,凡来赶庙会、烧香的香客们也都到清水塘内洗脸,捧捧水喝,沾沾神气, 只可惜刘宅毁于战火,现只留下一座高台,方圆近百平方公里余。虽两塘犹在,可八井却被平,高台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甚是神秘。就在高台上,挖上尺余便见残砖碎瓦片,再往下挖可见砖墙痕迹,还可见被火烧成炭状的粮食和粮食灰深达一尺余。1958年,一程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