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参考资料.docVIP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参考资料

全车落成技术检查作业过程:(本过程是以段做提速改造的C64K型车为例编制的,其它车型参照执行) 5.2.1使用样板及量具对车辆进行检测作业程序: 从车辆的1位端逆时针绕车一周检测以下各部尺寸须符合要求。 检查步骤: 检查样板及量具的标识→将所有样板及量具拿到车辆1位端→使用车钩中心高度检查尺测量1位车钩高度(须符合870-890mm,车钩上翘或下垂量分别不大于5mm同时观察缓冲器型号)→使用盒尺测量1位端梁上平面与轨面的垂直距离差(左、右相差须不大于20mm)→使用盒尺和水平尺测量1位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须符合400-500mm)→使用样板或盒尺测量1位钩间距(ST须符合71-86mm;MT-3须符合88-101mm)→使用盒尺测量1位钩提链松余量及钩提杆左、右横动量(钩提链松余量须符合45-55mm;钩提杆左、右横动量均须符合30-50mm)→使用塞尺测量2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须符合4-6mm)→使用盒尺测量2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不小于45mm)→使用盒尺测量4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塞尺测量4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须符合4-6mm)→使用钢板尺测量闸调器行程缓解位(200-240mm)→使用塞尺测量触头与触板间隙(2-4mm)→使用车钩中心高度检查尺测量2位车钩高度(须符合870-890mm并确认两车钩中心线高度差不大于10mm,车钩上翘或下垂量分别不大于5mm同时观察缓冲器型号)→使用盒尺测量2位端梁上平面与轨面的垂直距离差→使用盒尺和水平尺测量4位脚蹬下平面至轨面的垂直距离→使用样板或盒尺测量2位钩间距→使用盒尺测量2位钩提链松余量及钩提杆左、右横动量→使用塞尺测量3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使用盒尺测量3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盒尺测量1位簧下配件与底架相对部位的垂直距离→使用塞尺测量1位上旁承下平面与下旁承滚子的间隙→将样板及量具放回原处。 5.2.2使用检具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查作业程序: 从车辆的1位端逆时针绕车一周,按区域对车辆的各部技术状态进行详细检查。 5.2.2.1检查1位端墙组成及附属件(手制动机部分除外),试验车钩三态,从车辆2位角端梁下部钻车检查底架各梁、制动配件及附属件,转向架各部技术状态。 检查步骤: 目视检查1位端墙组成(新截换、新挖补、新补强部分和加热调修的底架、车体钢结构及铆接配件金属结合面在组装前须涂防锈漆,外露部分须涂底漆及面漆;车体及底架腐蚀部位、露出面油漆脱落处,须清除锈层补漆。端墙剩余厚度不小于3mm,内凹、外涨不大于50mm;上端梁接口不得超过2个,腐蚀深度不大于30%,内外旁弯不大于50mm;角柱、端墙横带腐蚀深度不大于50%)→车辆1位侧端梁及绳栓→检查左侧车钩提杆座架(150mm×60mm×80mm×7~8mm)→左侧车钩提杆座与螺栓(钩提杆座内外侧须满焊,采用M16螺栓组装,并须安装背母点焊固,;螺栓组装紧固后,螺杆须露出螺母1扣以上,但不得超过1个螺母厚度)→钩提杆(弯曲,与钩提杆座接触部位须涂润滑脂)→右侧车钩提杆座架→右侧车钩提杆座与螺栓→检查提钩杆孔与上锁销孔垂直线的前后水平距离(提钩杆孔位于上锁销孔后侧)→提钩链上、下马蹄环组装状态(组装时须涂润滑脂,圆销应为20×65mm,垫圈与圆销三等分焊固且须有1-3mm轴向间隙,开口销须卷起)→冲击座(弯曲不大于20mm)→钩身上平面(钩身上部与冲击座间隙不小于10mm,上平面由内向外涂打有20号字的检修标记,标记尾部距钩肩应为80mm)→冲击座左侧(铆钉无松动,与车钩托梁接触部位须涂防锈漆)→检查车钩托梁及磨耗板左侧组装状态(钩身下平面须与钩托梁垫板接触密贴并涂抹润滑脂,车钩托梁弯曲不大于5mm,磨耗不大于3mm;车钩托梁的组装螺栓螺纹处须涂黑铅粉油,磨耗板有无裂纹、磨耗不大于50%;采用M22螺栓组装,安装背母和Φ4mm的开口销并卷边,调整车钩高度时可在冲击座与车钩托梁接触面两侧各安装1块60×60mm,厚度不大于10mm,中间有ф24mm孔的垫板;磨耗板上不得有异物,磨耗板磨耗不大于50%,新更换的磨耗板厚度为3-8mm)→车钩左侧及钩舌(铸造标记清晰,使用年限符合寿命管理;标记为C、E级钢,制造期限不超过25年;钩舌销须安装Φ8mm的开口销,双向劈开角度为60-70°;钩舌检修编号正位、清晰;车钩中心线宽度应为5mm且涂打正位)→试验车钩三态(开闭灵活,三态作用良好;钩舌检修标记和探伤标记清晰正位,钩舌及钩腔内部涂抹干性润滑脂二硫化钼)→冲击座右侧(铆钉无松动,与车钩托梁接触部位须涂防锈漆)→检查车钩托梁及磨耗板右侧组装状态(须密贴,并涂抹润滑脂)→制动管吊卡吊板及主管端接管组装状态(安装螺栓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