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十二第2讲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ppt

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十二第2讲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浙江地理选考高分突破专题复习(课件)专题十二 自然灾害与防治专题十二第2讲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答案 (1)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变率大;气温高,蒸发量大;近年来气候异常,降水偏少。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提高区域用水协作协调能力;培育抗旱农作物等。 (2)①地年降水量较小,主要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时间长;②地年降水量较大,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大; ②地年均温要低于①地,因其靠近赤道,雨天多,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 [知 识 体 系] 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知 识 清 单] 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 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在灾害强度相同的情况下,经济发展水平高,但防抗灾害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高;相反,经济发展水平低,但防抗灾害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就低。 2.分析某地或某种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并列举防治措施 (1)黄淮海平原灾害多发区 ①水旱灾害:本区深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雨集中,年际变化大,夏季多暴雨,加上地势低平,极易发生洪涝灾害。 ②地震:本区位于地震带上,特别是郯城-庐江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处于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地区,地震灾害严重。 ③其他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台风等。 (2)东南沿海灾害多发区 ①主要灾害:洪涝、地震、台风等。 ②成因:受海洋的影响强烈,是全国受台风、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本区处于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灾害较多。 (3)黄土高原灾害多发区 ①位置特点: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处于从农业区向牧业区的过渡地带,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干旱地区递变。 ②主要灾害:水土流失、干旱、暴雨、滑坡、病虫害以及地震等。 ③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质地疏松;植被稀少,黄土裸露;暴雨较多,冲刷强烈。 (4)川滇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①滑坡、泥石流:大部分地区山高谷深,东南部多高原、深谷和盆地;降水丰沛;植被破坏严重。 ②地震:地处我国著名的南北地震带和青藏高原边缘地震带上,构造运动活跃。 (5)主要自然灾害的防灾减灾措施 主要气象灾害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台风 ①加强监测、预报; ②植树造林; ③修建水利和护坡工程,加固堤防; ④制定救灾应急预案 寒潮 提前发布寒潮消息或警报 干旱 ①农牧林结合,营造防护林,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作物;②开展农田水利工程建设; ③跨流域调水;④循环用水,节约用水;⑤改进耕作制度等 暴雨洪涝 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①监测、预报;②洪泛区土地管理;③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④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⑤实行防洪保险等 主要地质灾害 灾害种类 防灾减灾措施 地震 ①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②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③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地震);④护坡固坡,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滑坡、泥石流) 滑坡 泥石流 3.列举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包括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和工程性防御措施两类。 非工程性防御措施包括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各级行政部门的减灾管理、公众减灾教育等,其目的是控制或减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工程性防御措施包括改变地表环境、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或减轻自然灾害的强度,阻隔或控制灾害和人口、财产等直接相遇,改变财务等特性,提高抗灾能力,减少灾害损失。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对点演练 易错防范 真题链接 备考清单 第2讲 自然灾害与环境、防灾与减灾 知识点1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1.读“某次震级为里氏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问题。 ? 总人口 (万人) 建筑面 积(万m2) 地震中 灾后死亡人数 (人) 伤亡人 数(人) 经济损 失(亿元) 倒塌建 筑(万m2) A 127 8 119 746 34 762 176.310 3 187 789 187 B 16 68 837 1 487 3.462 34 163 77 C 0.23 362 56 0.000 87 217.2 32 (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 (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____________,试分析原因。 (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 解析 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 答案 (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 (2)乡村C 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