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浅论伤痕文学
目 录
摘要……………………………………………………2
Abstract …………………………………………… 3
前言……………………………………………………4
伤痕背后的政治色彩………………………… 5
伤痕文学兴起背后的政治推手…………… 5
不同以往的新政治色彩…………………… 7
自我批判意识的缺乏………………………… 8
自我批判意识缺失的根源………………… 8
解读文学作品中缺失的那份自我批判……… 10
轰动背后的现实效应………………………… 12
总结……………………………………………………15
注释……………………………………………………16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重读伤痕之伤
——浅论伤痕文学局限性
【摘要】伤痕文学是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一次文学思潮,它诞生于文革刚刚结束,中国社会重新处在思想大解放的特殊时期,它在诞生之日便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对后来中国社会思潮以及中国文学都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但也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本文从伤痕文学背后的政治因素、自我批判、现实效应这三个角度入手来尝试剖析伤痕文学的局限性。
【关键字】伤痕文学 政治因素 自我批判 现实效应
重读伤痕之伤
——浅论伤痕文学局限性
【Abstract】The trauma literature was emerges in the late-1970ss literature ideological trend, it was born in the Great Cultural Revolution just finished, the Chinese society occupied the thought fully emancipated the special time, it has then aroused the enormous interest in date of birth, has had the inestimable influence to afterward the Chinese society ideological trend as well as the Chinese literature, but also had the obvious historical limitation. Originally from trauma literatures political factor and, the self-criticism, realistic effect these three angles obtains to attempt the analysis trauma literature the limitation.
【key word】Trauma literature Political factor Self-criticism Realistic effect
前 言
长达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多数国人都有一种从噩梦醒来的感觉,适应国人解放的情绪宣泄的政治批判的需要,伤痕文学应运而生。一大批文学作品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文革及文革前的政治运动给中国人造成的心灵创伤。伤痕文学的出现意味着中国当代结束了文革中那段“非人”的文学的历史。[1] 它率先以活生生甚至血淋淋的艺术形象,让人们重睹了十年浩劫给人民群众所带来的惨重灾难和心灵创伤,在改革开放的前夕,起到了类似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与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的巨大作用。
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北京作家刘心武发表于《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篇短篇小说的主要价值是揭露了“文革”对“相当数量的青少年的灵魂”的“扭曲”所造成的“精神的内伤”,有的认为该篇发出的“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的时代呼声,与当年鲁迅在《狂人日记》中发出的救救被封建礼教毒害的孩子的呼声遥相呼应,使小说产生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感,充满了一种强烈的启蒙精神。
然而“伤痕文学”的名称,则源自卢新华刊登于1978年8月11日《文汇报》的短篇小说《伤痕》。它也在“反映人们思想内伤的严重性”和“呼吁疗治创伤”的意义上,得到当时推动文学新变的人们的首肯。随后,揭露“文革”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影响较大的有《神圣的使命》、《高洁的青松》、《灵魂的搏斗》、《献身》、《姻缘》等知青创作,从维熙的《大墙下的红玉兰》等大墙文学,以及冯骥才早期在“伤痕文学”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铺花的歧路》、《啊!》、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为代表的农村“伤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某校电化教学楼基坑工程设计说明说.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木马病毒分析计算机科学技术.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某中型货车动力传动系统的匹配优化与仿真分析.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某零售企业核心员工忠诚度的实证分析基于心理契约的视角 .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内蒙古能源产业发展循环经济问题研究以内蒙古亿利能源化工集团为例 经济学专业.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内花键扳手零件的电火花线切割加工.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审慎性调查报告.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泥石流应急预案.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年产3.6万吨乙烯精馏浮阀塔设计.doc
-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_南宁市某办公综合楼结构+施工设计 计算书.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