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_节 唐、宋、元、明、清茶叶的发展.docVIP

第二章第二_节 唐、宋、元、明、清茶叶的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节 唐、宋、元、明、清茶叶的发展 学习要求 1. 1学习目的: 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唐、宋、元、明、清茶叶的发展情况。 1. 2重点: 陆羽的贡献。 《茶经》一书的内容及影响。 3难点: 《茶经》一书的问世的重大意义。 1. 4知识点: 唐朝茶叶的发展。 2.陆羽及《茶经》一书的内容。 学习内容 2.1唐饮茶的兴盛 历史上也说,隋文帝喜爱喝茶,阿谀奉承,投其所好的人士很多,社会上饮茶的风气也大为盛行。 唐朝一统天下之后,国泰民安,天下太平,一些文人雅士提倡茗饮,纷纷以茶作为吟诗作赋的题材。陆羽《茶经》也在此时问世。诗人庐仝写作了《饮茶歌》,宣扬饮茶的功用,社会饮茶的风气更为兴盛。在城市也出现了与今天相仿佛的茶馆,只要投钱,随时都可以取饮。根据唐朝封演的《封氏闻见记》记载,开元年间(713-714年),从山东、河北、首都长安等地,“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色额甚多,”,“……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纥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根据唐朝李肇著《国史补》记载唐朝有使者叫常鲁公,到了西番,烹茶帐中,赞普问煮什么,常鲁公说:“涤烦疗渴的所谓茶。”赞普说,我这里也有,叫人拿出来指着说:“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渚者,此斩门者,此昌明者,此沪湖者。”由此可见,唐朝时饮茶之风,不仅盛行于大江南北、塞外各地,连新疆、西藏一带的王公贵族都已有各色名茶了。 唐朝饮茶的传入西藏,是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赞普带去了茶籽。唐朝的茶叶为供应全国人民的日常消费,产茶区域已广阔到和现今茶区基本相同。当时茶叶的产量以江淮一带较多,而以浮梁、湖州为著名的集散地。根据白居易《琵琶行》记载:“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唐德宗贞元9年(793年),开始征收茶税。 2.1.1陆羽《茶经》的出版 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陆羽《茶经》出版时,“茶”这个字正式被创造出来,在此之前,没有“茶”字而以“荼”共称。许慎《说文解字》只有“荼”字,无此“茶”字。荼,古荼也。康熙字典“荼”字下面解释为“荼亦积草,非苦菜也、”而《诗经》上所说的“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荼”是指一种苦菜,而西汉时王褒所写的《僮约》中,所谓的“武阳卖荼,杨氏担荷”。这个“荼”才是指现在供饮用的茶叶。所以,茶最早的名称是以“荼”字来借用,但又因为茶树是木本,创造了“木荼”此字,表示与苦菜及非苦菜的积草有别。后来为了书写方便,把“木”旁移到下面,又省略一部分,就成为今天的“茶”字。“茶”这个字,最早出现的红录是唐朝时苏恭所著 《本草纲要》。陆羽所著的《茶经》上有这样的记裁:“其字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荼、茶、木荼 的演变是逐渐的,直到唐朝的陆羽《茶经》才把“茶”专用于供饮用的茶而有别于苦菜的荼。 其他与茶相关的字,有椟、 、茗、 、荼、选、 、游、苦荼、瓜芦、过罗、物罗等,这些字有时候也有可能是指茶。茗、茶现在大都混用。但根据郭璞《尔雅》解释:“今呼早取为茶,晚取为茗。” 陆羽,这位被称为茶神者,他对茶的贡献是,开创了茶文化的辉煌历史,茶因此提升到较高的文化层次,为茶学奠定发展的基础,所撰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本有系统的茶学专著。 2.1.2茶神陆羽的生平 陆羽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癸酉年,属鸡。卒于唐德宗贞元20年(733-804年)。 陆羽又名疾,字季疵,又字鸿渐,号东罔子,竟陵子,自称桑宁翁。陆羽人称陆生、陆处士、陆居士、陆三、陆三山人、陆鸿渐山人、茶山御史、东园先生、陆文学、陆太祝、茶颠、茶仙、茶神等。 陆羽出生后不久即被遗弃在湖北竟陵(今天门市)西湖之滨,被龙盖寺(今西塔寺)僧智积禅师所拾获。因颜面有瑕疵,称为“疾儿”。由于寺院不便抚养,寄养寺西村李儒公家,李家已有一女较疾儿稍长,名季兰,于是为疾儿取名“季疵”。 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陆羽9岁,李儒公举家迁回浙江湖州。陆羽于是回到智积禅师寺院,每日里颂经读佛书,操持寺院杂事、贱务。但对于佛事出世之业,陆羽毫无兴趣,精神倍觉痛苦,有感志向不能实现。13岁那年便离开寺院,随着一个戏团到处演出。由于演技出众,不久便成为主要演员,在一次宴会中演出,被当地太守李齐物所赏识,赠予一些诗书,并到火门山邹夫子处读书。 陆羽姓名的由来是这样的,据说陆羽想知道自己的身世,曾占卜求卦,得《蹇》和《渐》两卦,于是根据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便以“陆”为姓,“羽”为名,“鸿渐”为字

文档评论(0)

tianji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