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1959年中医资料8对王孟英运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疟疾医案之分析.docVIP

【2017年整理】1959年中医资料8对王孟英运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疟疾医案之分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1959年中医资料8对王孟英运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疟疾医案之分析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解放后,在党和毛主席的重视中医中药之下,整理“单方、秘方、验方”的热潮,也随着发掘和整理祖国医学遗产而掀起。前人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学习,尤其是八十年代以前的资料,几乎没有功名利禄的水分,医风纯朴,其真实性、实用性、可靠性均很高。 由于部份数据清晰度不高,文字扫描时系统难以识别,或生僻字字库里面没有,特把数据原文图片附在后面。 对王孟英运用加减小柴胡汤治疗瘧疾医案之分析 湖南省立中医药研究所 陈养和?   “瘧疾不离少阳、小柴胡渴为治瘧主方”历代中医前辈,差不多都有这么一种看法;惟叶香岩氏看法不同。他根据内经的记载和自己的经验,提出“瘧疾一病,因暑而发者居多”及“夏暑发自阳明”的病因病理论,并提出“柴胡却肝阴”的警告!所以他一生治瘧,柴胡从不一用,这点曾经遭到徐洄溪的批评(语见临证指南瘧门)。后来王孟英把他们的矛盾意见统一起来,两不偏废、创立正瘧、时瘧之论。认为小柴胡汤、是治正瘧的;叶氏的治瘧经验,是治时瘧的。他在温热经纬曾这样说过:“伤寒有五,瘧亦有五,盖有一气之感证,即有一气之瘧疾,不过重轻之别耳。今世温热多而伤寒少,故瘧亦时瘧多而正瘧少,温、热、暑、湿,既不可以正伤寒法治之,时瘧岂可以正瘧法治之哉?”他非常推崇叶氏的经验,他说:“惟叶氏精于温、热、暑、湿诸感,故其治瘧也,一以贯之。余师其意治瘧,尟难愈之证。”他并不同意徐氏对叶氏的批评说:“……以徐洄溪×××之学识,尚不知此,况其他乎?”他毫不保守地介绍自己的治瘧经验说:“瘧,陈仰山封翁询余曰,君何治瘧之神哉!殆别有秘授耶?余谓何秘之有,第不惑于昔人之谬论,而辨其为风温、为湿温、为暑热、为伏邪,仍以时感法清其源耳。”由此可知王氏的治瘧经验,是没有偏见而比较全面的。余世居湘南之来阳,本县范围内每年夏秋季节,瘧疾都有流行,甚至冬春亦有发现,特别是1944年和1945年沦陷时期,卫生环境很差,沿门阖户,几于无人不瘧!本人治瘧方法,历来是在王氏理论指导下,进行辨证治疗。审其为正瘧,则用小柴胡汤和其他截瘧法(包括验方、单方);审其为时瘧,则辨其为风温、为溼温、为暑热、为伏邪,仍以时感法清其源,二十年来的实践证明,疗效是令人满意的。深深体会到王氏的治瘧经验,确有指导临床价值,特别是运用小柴胡汤这个治正瘧的方,加减变化,用治时瘧,给我在临床上莫大的帮助。爰不揣谫陋,将王氏医案有关治瘧方法,作出初步整理,供同道临床参考,并希指正!   (一)邪入少阳柴胡证悉具瘧案:   患者:姚小蘅大令簉室(续编卷二第五页反面四行)。   证状:患瘧,呕吐胁痛,畏寒不渴,苔色微白。(时令:秋季)   处方:小柴胡汤。   结果:三饮而瘳。   说明:这是风寒型的正瘧,故用小柴胡汤原方。“寒热、呕吐、胁痛”,柴胡证具;“苔白”正是柴胡证的特征;为了使人很好地掌握柴胡汤的全部证状,不致滥用,更提出“畏寒不渴”一证,这是本案的重点,也是辨证论治的关键!假若苔黄口渴,便属于暑热时瘧,虽兼见柴胡证,柴胡汤原方也就不中用了。“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二)风暑挟痰滞、邪入少阳瘧案。   患者:山妻(王氏自称)(归砚录卷四第三页反面十一行)   证状:怀孕四月,患问瘧,腹痛便溏,汗多呕闷脉滑而弦。乃痰气内滞、风暑外侵。(时令:秋季)   处方:柴胡 黄芩 半夏 黄连 苏叶 石菖蒲  枳壳 桔梗   结果:三剂而瘳。   说明:这是风暑挟痰滞的时瘧,而用柴胡汤加减法的。“呕”是柴胡主证,“弦”为柴胡主脉。风暑挟痰滞的时瘧,不比伤寒中风的正瘧,故用小柴胡汤必去参、甘、姜、枣之温补甘腻。加黄连苏叶,凉肝和胃、止呕兼治腹痛;菖蒲枳桔疏滞涤痰、宽胸即以舒闷。且菖蒲、苏叶,王氏常用为顺气安胎药,用于此证,更为中肯。(黄连治腹痛,本经有记载)   (三)产后营虚,邪客少阳瘧案:   患者:朱生甫明经之媳(三编卷三第二页反面六行)。   证状:产后月余、患间瘧、脉虚数而弦,头疼腹痛,苔色甚薄,乳少善呕。乃营虚而邪(按:夏季之瘧,当系暑邪)客少阳也。令郎断乳,庶免蓐劳。(时令:夏季)   处方:柴胡 黄芩 半夏 竹茹 杷叶 桑叶  川楝 延胡   复诊:二帖、呕止腹不痛,去川楝、延胡,加当归。四帖瘧罢能餐,而头尚痛。改用甘麦大枣汤加当归、白芍、枸杞、菊花蒲桃干、竹茹、藕调之,经行而愈。   说明:这是血虚肝热体质,兼受暑邪的时瘧,而用柴胡汤加减法的。柴胡主证主脉、与上例同,但体质情况有别,上例是孕期,故脉兼滑,此例系产后,故脉兼虚。瘧发于夏,脉又弦数,“弦数者多热”、故亦去参、甘、姜、枣之温补,加竹茹、杷叶佐半夏以止呕,川楝、延胡清肝热而疗腹痛,用桑叶者,既可治温热性之瘧疾,又可息风热而止头疼。脉虚乳少,营分虽虚,但初步处理,法宜清解,去邪就是安正的意思。   (四)暑温,阳明少

文档评论(0)

love19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