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窝拖布玛”民间叙事中村落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窝拖布玛”民间叙事中村落历史.doc

“窝拖布玛”民间叙事中的村落历史 祖国的西南边陲是山岳连绵、江河纵横的云贵高原,曾经难以计数的族群穿越藏彝走廊投入云南山河的庇护生息繁衍至今,哈尼族就是其中之一。一条发源于大理巍山的江河一路东向,流经大理、楚雄、玉溪、红河等地,流入越南境内。这条滔滔江河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以及越南境内被称为红河,在玉溪境内称为元江。红河南岸哈尼人口分布密集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习惯上被称为“江外四县”。红河一度被“文化人”视为文明与野蛮的分界线——河的北岸称为江内,是接受文明教化的地方;河的南岸称为“江外十八土司地”(十八土司一般指思陀、溪处、落恐、瓦渣、左能、勐丁、纳更、稿牾卡、瓦遮、勐弄、者米、勐拉、茨通坝、五邦、五亩、纳楼、宗巧、亏容 ) ,是山高皇帝远的“蛮荒”之地。传说,哈尼人和汉人曾经在红河边活埋白骡立下咒誓互不侵犯,“那欧保是哈尼和汉人的分界线,称嘎保和哈尼的分水岭。哈尼的能人龙咀,哈尼的莫批约斗,龙咀出了主意,约斗念出了咒语:‘从此哈尼不过那欧保,从此汉人不到称嘎保,在那欧保埋下一匹白骡子,在称嘎保埋下一匹白骡子。两匹白骡作证明,从此哈尼和汉人地盘清,从此汉人和哈尼界限明,汉人不准侵犯哈尼的土地,哈尼不犯汉人的地盘!’” 窝拖布玛是红河南岸的一个哈尼寨子,行政隶属红河州绿春县大兴镇。绿春县地处北纬23(06(,东经102(24(,面积3167平方公里。东依金平、元阳两县,北靠红河县,西邻墨江县,西南隔李仙江与江城县相望,东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毗邻,国境线长 153公里。县境为中山峡谷地貌,河流深切、沟壑纵横、峰峦叠嶂。最高海拔2637米,最低海拔320米,县城所在地海拔1640米。境内有哈尼、彝、瑶、傣、拉祜、汉等六个世居民族。据2008年统计,全县总人口21.6万,哈尼族人口占88.2%,分属哈尼、哈欧、腊咪、期第、果作、哦努、碧约、卡多、豪尼、白宏等支系。当地人以哈尼语为主要交际语。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哈雅、碧卡、豪白三种方言。建国前哈尼人没有传统文字,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制定《哈尼族文字方案》,以哈雅方言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窝拖布玛哈尼语为标准语音。 窝拖布玛位于绿春县城西,全村共有人口329户,1725人。其中哈尼族占97%,其余3%为嫁入本村的彝族、傣族。村中白姓120户、李姓56户、杨姓53户、罗姓37户、石姓30户、陈姓20户、高姓7户、朱家5户。其中,白姓又分为六个家族:最玛(Zyuqma) 白家5户、最巴(Zyulbal) 白家14户、腊里(Laqli)白家32户、阿牛(Aqnyu)白家7户、宏甲(Hoqja) 白家42户、咪谷(Milguq)白家20户;李家又分为两个家族:阿波哈腊(Aqbohallal)李家40户、鸟苏(Niasu)李家16户。 寨中老人说,最先在此建寨的是作为头人的“实农(Siivqnaoq)”家族,即现在最巴白、咪谷白、最玛白、腊里白、阿牛白、宏甲白的共同先祖。后来又有莫批阿波哈腊李家、匠人石家、铁匠陈家、杨家、罗家、朱家、高家先后加入。村中现任祭司“咪谷”介绍:“最巴”家族始终居于村寨中心,是负责调解村民日常纠纷的核心力量;“咪谷”家族始终居于寨子脚,是负责村落神圣祭祀的核心力量;“莫批”家族始终居于村寨边上,是负责村落各种驱邪安魂活动的核心力量。 ? 一位最巴白家老人追叙村落历史:我们寨子最初在折洞一带。在了三代到碑多时,寨子从原来的地方搬到碑多河边,寨名叫“碑多昂玛”(Beidol Hhanqma),河水因此叫“碑多罗巴”(Beidol Lobaq)。后来,碑多的儿子多娘将寨子往上搬到现在西哈腊依(村名)旁,寨名叫武扎(Wuqzao)。不久,多娘又把寨子搬到这里。因为当初伙拖树(Holtol)遍生,所以取名伙拖布玛(Holtol Buma),意思是“伙拖遍生的大寨子”,后来音转为“窝拖布玛”。因为窝拖布玛相对武扎(Wuqzao)处于上方,所以又叫达扎(Tavqzaoq),意思是“上方的寨子”,现在音变为“大寨”。因为人丁兴旺,后来由最巴白姓分支先后迁往西哈腊依、广吗等地建寨。 老人所说“碑多”、“多娘”等历史人物,在窝拖布玛和绿春县城周围每一个“实农白家”后人的家谱中都可以找到。以窝拖布玛最巴白家的家谱为例:奥玛Aqmavq—玛奥Mavqhhaol—奥黑Hhaolheeq—黑拖Heeqtaol—拖玛Taomavq—玛药Mavqyaol—药内Yaolneivq—内卑neivqbei—苏米迂Sulmilyul—迂退里Yutyuqli—退里早Tyuqlizaol—早米耶Zailmiqyeil—米耶洽Miqyeilqia—洽其息Qia’qisiq—其息里Qisiqli—里包倍Libaoqbei—包倍乌Baoqbeiwu—乌浩然Wuhaoqssaq—

文档评论(0)

feiyang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