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解析
如果我们到市场购买大宗东西,除了携带大量现金外,是否还有其他方式付款? 如信用卡、支票、汇票等。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人们越来越多地借助于银行的电子计算机系统完成自动转帐业务。 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帐、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包括信用卡、自动柜员机、电子转帐终端等组成的银行交易工具和业务。 电子货币 货币的发展(概括) 实物货币 金 银 条 块 金属铸币 纸 币 电子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信用货币 误区1: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评析:只有当货币产生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价格。 误区2:流通手段就是商品流通。 评析:流通手段和商品流通具有不同的含义,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误区3: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跌落就是通货紧缩。 评析:影响物价的因素有很多,通货膨胀一定表现为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未必就是通货膨胀,只有持续的物价上涨才是通货膨胀。同样,通货紧缩表现为物价跌落,但物价跌落未必是通货紧缩。 商品一旦退出了流通的领域,不参加交换活动,就不再是商品了。 商品只存在于流通领域,一旦离开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商品就不再是商品,而成为消费品了。 * 作为商品,光有使用价值是不够的,它还必须耗费了人的劳动 其他的一般等价物退出历史舞台,贵金属金银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指的是什么?(金银) 是不是纸币? 6ban 3banweigoushu 7ban 5ban 2ban * 纸币为什么可以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 1ban 2banweijaing 卖炭翁在卖炭,不断有人来问价,有人问,木炭多少钱?另一个人问:竹炭多少钱?于是他不停地回答:木炭一钱白银,竹炭二钱白银。 一会儿,他就口干舌燥了,旁边一个人给他出主意,拿张纸分别写上木炭和竹炭的价格放在炭车上,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就明白价格了。 《卖炭翁卖炭》 ①标价牌上标明的是什么? ②哪种炭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 ③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④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木炭: 1钱白银/斤 竹炭: 2钱白银/斤 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本身也是商品,有价值 (3)货币执行这一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1、价值尺度(基本职能之一) (1)含义: (2)货币具有这一职能的原因: (4)货币如何执行价值尺度职能? 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商品价值的大小表现为货币的多少。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的商品价值。 货币的计量单位:人民币的“元”、英镑的“镑”…… (四)货币的职能 卖炭翁刚挂出标价牌,就迎来一批顾客,顾客们看了看标价牌,又仔细打量了竹炭和木炭,最终,顾客们分别将木炭和竹炭买走了,卖炭翁赚到了很多钱,高高兴兴地买了足够的粮食、衣物回家了。 ①卖炭翁用木炭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 ②卖炭翁卖炭得到货币,用货币买粮食的过程与以前物物交换有何不同? ③此过程中货币起到了什么作用?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④如果卖炭翁卖不掉炭,对他会有什么影响?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 (2)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1)含义: (3)商品流通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流通手段(基本职能之二) 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般职能 3、贮藏手段 4、支付手段 5、世界货币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当作社会财富的代表而保存起来。货币执行贮藏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金属货币 --在赊销赊购中,货币被用来支付债务(地租、利息、税款、工资)。 --当货币越出国内市场,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外国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 一般是金银。部分纸币也可以,如美元等。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 思考: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所有者?给生产者的启示? 答: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最终目的是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前提条件就是卖出自己的商品换得货币。如果商品生产者不能卖出自己的商品,就不能换得货币,就难以实现购买自己所需商品的目的。也就是说,如果“商品——货币”的跳跃不能顺利实现,“货币——商品”的跳跃就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机械装调技术》电子教案 模块五 整机调试与运行任务一 齿轮啮合齿侧间隙的检测与调整.doc VIP
- 青花瓷 完美演奏版 周杰伦 钢琴谱 数字 简谱.pdf VIP
- 第38届物理竞赛决赛实验考试答题纸 .pdf VIP
- 现代医药物流交易的配送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VIP
- 2025-2026学年初中生物学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人教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养生馆卫生管理制度(3篇).docx
- 健康管理师课件第一章--健康管理概论.ppt VIP
- JBT 4333.4-2013 厢式压滤机和板框压滤机 第4部分:隔膜滤板.pdf VIP
- 电信反诈骗演讲稿模板5篇.docx VIP
- 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温度测量系统设计与应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