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年淡定写人生.doc
百年淡定写人生
2009年11月29日晚21时20分,曾被中共中央授予抗日将领勋章的张葆琛将军, 因病医治无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惊闻张老将军去世的噩讯,心中极其悲憾。我实在不敢相信也不愿相信这竟然是真的。就在老将军去世的前几日,我的挚友谭剑雯先生告诉我张葆琛老将军因病住院的消息。我和剑雯兄与张老将军都是忘年交,与老将军有着深厚交情,所以在得知张老将军住院后我很是惊讶,急切地询问老人家是生什么病、病情是否严重?得知张老先生只是因天气降温不适而偶感风寒,暂无大碍,于是我也就放下了心,还与剑雯兄约定择日一同前往医院去探望老先生。可却不曾想,我们的约时未到,张葆琛老将军却已驾鹤西去不幸仙逝……
张葆琛老将军走了,一如他爽直淡定的百年人生那样从容。张葆琛老将军的逝去,中华民族又痛失了一位英勇不屈的抗日将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坎坷,留下了一段穿越世纪时空的人生让后人追思,传承了一种气壮山河的气魄让后人仰敬。
张葆琛,字光耀,江苏省江阴县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3月18日出生在江阴县申港镇塘头里一农户人家,系黄埔军校第七期学员,军职名张若、张杰,曾历任国民政府军队师长、军长,任职少将,铨叙中将。
张葆琛先生共有兄妹4人,他排行老大,另有1个弟弟和2个妹妹。其父张鸿逵靠耕读为生,早年曾追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辛亥革命,是上海同盟总会成员。清宣统三年(1911年),张葆琛5岁时随其父亲举家迁居无锡。民国六年(1917年),11岁的张葆琛正在启蒙之时,其母不幸因病去世。由于受父亲的影响,13岁的张葆琛于民国八年(1919年)进入无锡胡汉公学堂(现无锡堰乔中学)半工半读,并在课余时间到学校的文具店做兼工,挣点钱贴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之用。少年求学时的张葆琛还曾在校长室担任过文牍员和秘书,后来他考取了南京金陵大学(今南京大学),在生物系学习。
民国十四年(1925年),张葆琛从金陵大学学成毕业后,满怀“知识报国”的理想回到无锡,在他曾学习过的胡汉公学堂开始了他的教书生涯。张葆琛先是在家乡江阴筹建了青阳中学,后又在江阴、无锡等地的多所学校及上海大学任教。“九一八事变”后,各大学学生纷纷罢课声讨日寇的侵略罪行,激发了张葆琛心中强烈的爱国热情,他毅然加入了请愿队伍,和上海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校的3000余名师生一道奔赴南京,与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学生一起向南京政府请愿。这次请愿迫使蒋介石许下了“停止内战,保证抗日”的承诺。
江阴在历史上享有“忠义之邦”的美誉,出现过不少有影响的名人志士,或是受此影响,张葆琛的骨子里始终充满侠肝义胆。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28日,惨烈的淞沪抗战爆发,张葆琛发动学生组织成立了学生义勇军战地服务团,加入到蔡廷锴、蒋光鼐将军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七十八师六团,与抗日将士一起并肩作战。经历了这次的战火洗礼,张葆琛的抗日之志更加坚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爆发了卢沟桥“七七事变”,国内各界及青年学生抗日热情高涨,张葆琛毫不犹豫地投笔从戎,又组织成立了青年学生抗日武装“抗日后援会”和青年学生战地服务团,毅然参加到“八一三”淞沪抗战之中。
淞沪战役史称“八一三淞沪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历时3个月。在淞沪战役中,张葆琛率领被称为“钢笔总队”的学生军打开了上海保安团的仓库,用枪支弹药将这支青年学生队伍武装起来,在苏州河一线与七十八师六团一起英勇阻击日寇。战斗中张葆琛曾率队夜袭日寇占领区,但因其所率队伍多是没有作战经验的青年学生,且装备低劣,在与日军的抗衡中处于弱势,几度与日寇面对面巷战,张葆琛的左肩在白刃肉搏中不幸中刀负伤。《大公报》曾为此发表过报道,称赞张葆琛及其所率的“钢笔总队”英勇顽强抗日的壮举。此战之后,张葆琛及其率领的青年学生战地服务团被正式收编为第三战区第108师,张葆琛被任命为少将师长。
淞沪会战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张葆琛的人生之旅也从此彻底转轨。1937年12月4日,日军大部队兵临南京城下,在危难之时,张葆琛率领的108师辗转来到南京外围镇江,经重新整编和补给后,又参加了惨烈的南京保卫战。同月13日,南京沦陷,日寇血洗南京,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30万中华民族同胞惨遭日寇屠杀。虽是一介书生,但张葆琛亲历此役,日寇惨无人道的罪行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植根于他心底的那份民族悲愤和抗日斗志愈加强烈。这位无党无派的抗日将领在悲愤中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下了誓言:“一江悲愤一江羞,一江仇恨埋心头,一片怒声震山吼,一城血火烧倭州。”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2月,张葆琛在江西庐山训练团参加了为期半年的战术研究集训,并在江西上饶恰遇叶挺将军,聆听了叶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