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过关检测
(本题包括13小题,每小题5分,共6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014·北京卷)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A.K B.Na
C.Fe D.Al
解析:常见金属中,铝和镁在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
2.(2014·福建卷) 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Y既能与X反应又能与Z反应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解析:①中Y是两性氢氧化物,常温下既能与NaOH溶液反应又能与稀硫酸反应;②中SiO2不能与浓盐酸反应;③中N2与O2在高温或者放电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O;N2与H2在高温高压、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NH3;④中在常温下,2FeCl3+Cu2=FeCl2+CuCl2,4HNO3(浓)+Cu=Cu(NO3)2+2NO2↑+2H2O,B项正确。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编号 实验 现象 A 加热放在坩埚中的小块钠 钠先熔化成光亮的小球,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B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失去光泽,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 C 在FeCl2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很快变为灰绿色,最后变为红褐色 D 在空气中久置的铝条放入NaOH溶液中 铝条立刻产生大量无色气泡,铝条逐渐变细,铝条逐渐发热 解析:钠熔点低,焰色反应为黄色,燃烧生成淡黄色过氧化钠,A项正确;铝熔点低,加热熔化,表面生成的Al2O3熔点高形成保护膜,B项正确;Fe(OH)2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最终生成Fe(OH)3,C项正确;铝条表面有Al2O3存在,放入碱液中,首先反应的为Al2O3,即开始无气泡放出,D项错误。
答案:D
4.下列类比关系正确的是( )
A.AlCl3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则与过量NH3·H2O反应也生成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Na2CO3和O2,则与SO2反应可生成Na2SO3和O2
C.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则与I2反应可生成FeI3
D.Al与Fe2O3能发生铝热反应,则Al与MnO2也能发生铝热反应
解析:A项,Al(OH)3不能溶解在弱碱氨水中;B项,SO2会被Na2O2氧化生成Na2SO4;C项,I2氧化能力较弱,与Fe反应生成FeI2;D项,Al的活泼性大于Mn,所以Al与MnO2能发生铝热反应。
答案:D
5.(2011·山东卷)Al、Fe、Cu都是重要的金属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者对应的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B.三者的单质放置在空气中均只生成氧化物
C.制备AlCl3、FeCl3、CuCl2均不能采用将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
D.电解AlCl3、FeCl3、CuCl2的混合溶液时阴极上依次析出Cu、Fe、Al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金属化合物的性质、电解化学知识。金属Al、Fe、Cu所形成的氧化物中,Al2O3是两性氧化物,A错误;其中Cu能够在空气中生成碱式碳酸铜[Cu2(OH)2CO3],是一种盐,B错误;电解AlCl3、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根据阳离子的放电顺序,先析出Cu,H2后,再析出Fe,D错误。
6.(2014·浙江卷)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Na+、、Mg2+、Al3+、、、Cl-。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的实验:
已知:3+ 8Al + 5OH- + 2H2O 3NH3↑ + 8
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与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Mg2+、和
B.试样中一定不含Al3+
C.试样中可能存在Na+、Cl-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NaNO3 、NH4Cl和MgSO4
解析:Al3+在Ba(OH)2溶液中生成,通入CO2转化成Al(OH)3沉淀,加入
H +后又溶解,故看不到明显现象,因此无法确定的存在。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O2,产生沉淀
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NaNO3固体,铜粉仍不溶
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O4溶液,沉淀消失
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O4固体,速率不改变
解析: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CO2、SO2均不能与BaCl2溶液反应,所以再通入SO2时也无沉淀产生,A项错误;Cu不能与稀硫酸反应,但加入NaN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北京的春节(第一课时)课稿.ppt
- 北京的春节一()课稿.ppt
- 北京高考语文中的各项考查要求+(38张)课稿.ppt
-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拜拜课稿.ppt
- 北京金融街户外大牌课稿.ppt
- 2016中考化学第二部分专题突破强化训练专题七型新人教版课稿.ppt
- 2016中考会(阅读)课稿.ppt
- 3证明地球在自转课稿.ppt
- 北师大版《瀑布》课稿.ppt
- 2016中考历史热点备考策略(共28张)课稿.ppt
- 2025年亚洲供应链重塑:中国企业如何穿越周期报告.pdf
- 传媒行业GenAI之四十三:AI玩具兼具教育陪伴价值,字节AI全线发力(202412).pdf
- 360亿方智能航空AI白皮书 2025-Al重塑航空未来,智能化转型驱动民航高质量发展.pdf
- 2024年中国充电桩及储能设备出口分析及各国进口政策影响白皮书.pdf
- 2024年100个城市消费者满意度测评报告.pdf
- 2024年科技创新政策汇编.pdf
- 当“美国不再例外”遇上“东升西落”(202504).pdf
- 2024年户外运动健身人群洞察报告.pdf
- 2024年启航东盟:出海攻略实用指南报告.pdf
- 2025中国AIGC应用全景图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