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摘 要光纤通信的问世使高速率,大容量的通信成为可能,目前它已成为最主要的信息传输技术。本文简要介绍了光纤通信的发展史;光无源器件;光纤通信系统;总结了光纤通信的主要技术的发展—光波分复用技术、光孤子通信技术、光纤交换技术以及量子通信技术等的基本原理、优势、发展状况和技术水平;未来的光纤通信将会朝着光纤到户、全光网络的方向发展。关键词:光无源器件光放大器光孤子通信波分复用全光通信网目 录第一章光纤通信概述31.1光纤通信发展历史31.2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5第二章光纤7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72.2 光无源器件82.3光纤放大器10第三章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123.1波分复用技术123.2相干光通信技术123.3光时分复用技术133.4光孤子通信技术143.5全光通信网14结束语15参考文献16第一章 光纤通信概述1.1光纤通信发展历史1960年,美国人梅曼(Maiman)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给光通信带来了新的希望。激光器的发明和应用,使沉睡了80年的光通信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1966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低损耗光纤”这一发展方向。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研制成功损耗20dB/km的石英光纤。把光纤通信的研究开发推向一个新阶段。1973 年,美国贝尔(Bell)实验室的光纤损耗降低到2.5dB/km。1974 年降低到1.1dB/km。1976 年,日本电报电话(NTT)公司将光纤损耗降低到0.47 dB/km(波长1.2μm)。在以后的 10 年中,波长为1.55 μm的光纤损耗:1979 年是0.20 dB/km,1984年是0.157 dB/km,1986 年是0.154 dB/km,接近了光纤最低损耗的理论极限。1970年,美国贝尔实验室、日本电气公司(NEC)和前苏联先后,研制成功室温下连续振荡的镓铝砷(GaAlAs)双异质结半导体激光器(短波长)。虽然寿命只有几个小时,但它为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77 年,贝尔实验室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寿命达到10万小时。1979年美国电报电话(ATT)公司和日本电报电话公司研制成功发射波长为1.55 μm的连续振荡半导体激光器。1976 年,美国在亚特兰大(Atlanta)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光纤通信系统的现场试验。1980 年,美国标准化FT - 3光纤通信系统投入商业应用。1976 年和 1978 年,日本先后进行了速率为34 Mb/s的突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以及速率为100 Mb/s的渐变型多模光纤通信系统的试验。 1983年敷设了纵贯日本南北的光缆长途干线。随后,由美、日、英、法发起的第一条横跨大西洋 TAT-8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8年建成。第一条横跨太平洋 TPC-3/HAW-4 海底光缆通信系统于1989年建成。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图1-1(a)光纤通信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有四代光纤通信进入了使用。第一代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λ0=0.85微米,属短波长波段,传输光纤用多模光纤。光源使用铝镓砷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检测器为硅材料的半导体PIN光电二级管或雪崩光电二级管。第二代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为λ0=1.3微米,传输用多模光纤。该波段属长波长段,是石英光纤的第二个低损耗窗口,有较低的损耗且有最低的色散。相应的光源是长波长铟镓砷磷/铟磷半导体激光器,光电探测器采用锗材料。1984年实现了波长λ0=1.3微米单模光纤通信系统,这是第三代光纤通信。单模光纤较多模光纤色散低的多,损耗也更小。这代光纤通信广泛地用于长途干线和跨洋通信中。80年代中后期又出现了λ0=1.55微米单模光纤通信,这是第四代。1.55微米是石英光纤通信的最低损耗窗口。后来,工作波长为1.55微米的掺饵光纤放大器问世,又使这一波长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在光纤通信发展史上另一重要里程碑是掺饵光纤放大器(EDFA)的出现。它是在光纤基质中加入饵粒子作激光工作物质,用氩离子激光器作泵浦源,能对1.55微米的光信号进行直接放大。并且改变了以前不能直接放大光信号通过光-电-光中继方式,现在可以直接放大光信号,这就可使光-电-光变为全光中继,这是光纤史上一次极为重要的飞跃。更重要的是其发展推动了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香精研制年度岗位绩效考核表.docx VIP
- 麦克维尔MDM组合式空气处理机.pdf VIP
- 各种岩石矿物地球物理物性参数总结.pdf VIP
- 月饼课件介绍.pptx VIP
- 中国人炒中国股主力思维做主升_笔记.docx VIP
- 2024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与合规管理课件PPT.pptx VIP
- 传祺-传祺GA3S PHEV-产品使用说明书-传祺GA3S PHEV 精英版-GAC7150CHEVA5A-GA3SPHEV用户手册_201903071.pdf VIP
- 慢性乙肝防治治疗课件.pptx VIP
-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专家共识(2023).pptx VIP
- dewinter综合征医学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