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胰腺(熟悉) 1、概述: 人体第二大消化腺。由内、外分泌部组成。 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含多种消化酶(如蛋白酶、脂肪酶及淀粉酶等),可消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等; 内分泌部:即胰岛,散在于胰实质内,胰尾部较多,主要分泌胰岛素,调节血糖浓度。 位置 位于腹上区和左季肋区。横置于腹后壁。 平对第l~2腰椎体。 右端为“C”形十二指肠环抱,左端抵达脾门。 上缘约平脐上10cm,下缘约相当于脐上5cm处。 形态:狭长腺体,质地柔软,呈灰红色,长17-20cm,宽3-5cm,厚 1.5-2.5cm。 分部:胰头、胰颈、胰体和胰尾。 胰头: 钩突 胰颈 胰体 胰尾 胰管、副胰管 临床意义: 胰头癌可致门脉高压和阻塞性黄疸,可压迫肠系膜上血管。 胃后壁癌肿或溃疡穿孔常引起胰体粘连。 请及时记忆和练习 课后复习 ■ 名词解释: 咽峡;Trietz韧带;McBurney点;肝门;肝蒂;肝裸区;第二肝门;胆囊三角。 ■ 思考题: 1、简述大唾液腺的位置、形态及腺管的开口部位。 2、简述咽的位置、分部、交通及各部的形态结构。 3、食管的位置、狭窄部位及其至中切牙的距离。 4、试述大肠的分部,结肠的形态特征及分部。 5、简述肝的形态结构、分叶及肝的功能。 6、试述肝外胆道的组成,胆汁的分泌及排除途径。 分部: 贲门区:界域不明显; 胃底区:又称胃穹窿或胃泡,内含约50ml空气。 胃体区:推动胃蠕动。 幽门区:以中间沟将幽门部分为幽门管和幽门窦。 胃壁结构: 粘膜层:包括表面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胃道、食管胃粘膜线(又称齿状线)和幽门瓣。 粘膜下层:含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自主神经Meissner神经丛。 肌层:外纵、中环、内斜的3层平滑肌构成。中层环行肌在幽门处增厚称幽门括约肌。内层斜行肌,胃肌层内有Auerbach神经丛。 外膜层:为浆膜,参与形成胃韧带。 五、小肠(掌握) 1、概述: 消化管中最长一段,成人长5~7m。 起自幽门,接续盲肠。 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具有消化、吸收和内分泌功能。 胃 十二指肠 结肠 回肠 盲肠 2、十二指肠 Duodenum 位置:介于胃与空肠之间,大部分位于腹腔上部深处。 形态: 长约25cm,呈“C”形包绕胰头。 长度最短、管径最大、位置最深且最为固定部分。 功能:接受胃液、胰液和胆汁。 分部: 上部:长约5cm,起自胃幽门, 至肝门下方、胆囊颈后下方移行 为降部。 十二指肠上曲 十二指肠球部 降部:长约7-8cm,起自十二 指肠上曲,下行至第3腰椎体右 侧移行为水平部。 十二指肠下曲 十二指肠纵襞 十二指肠大乳头:肝胰壶腹开口处。 十二指肠小乳头:大乳头上方l-2cm处,为副胰管开口处。 水平部:长约10cm,起自十二指肠下曲,至腹主动脉前方、第3腰椎体左前方,移行于升部。 后方毗邻:横过下腔静脉和第3腰椎体前方。 前方毗邻:肠系膜上动、静脉紧贴此部前面下行,故 肠系膜上动脉(瘤)可压迫该部引起十二指肠梗阻。 升部:长2-3cm,起自水平部末,斜向左上方,至第2腰椎体左侧转向下,移行为空肠。 十二指肠空肠曲 十二指肠悬肌:空肠曲的上后壁借此固定于右膈脚上。 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 韧带):空肠起始标志。由悬肌和其下段表面的腹膜皱襞共同构成。 2、系膜小肠(空肠 Jejunum 和回肠 Ileum) 位置: 一起被大肠包绕,以肠系膜悬系于腹后壁。 近侧2/5为空肠,远侧3/5为回肠。 空肠常位于左腰区和脐区;回肠多位于脐区、右腹股沟区和盆腔内。 形态:空、回肠形态结构不完全一致,二且无明显界限。 淋巴滤泡散在,有集合滤泡。 淋巴滤泡散在,极少集合滤泡。 淋巴滤泡 环状皱襞稀少,表面绒较低而稀疏。 环状皱襞多,表面绒毛较高而密集。 粘膜 动脉弓级数较多(达4-5级),直血管较短。 动脉弓级数较少(有l-2级),直血管较长。 肠系膜 血管 管径较细,管壁较薄,血管较少,颜色较浅,呈粉灰色。 管径较粗,管壁较厚,血管较多,颜色较红,呈粉红色。 肠管 回 肠 空 肠 区别 空肠和回肠的形态学比较 Meckel憩室:约2%的成人,在距回肠末端0.3 ~ 1m范围内回肠游离缘上有长2-5cm的囊状向外突起,为胚胎时期卵黄囊管残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