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山西省长治二中、忻州一中、临汾一中、康杰中学、晋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VIP

(2017届山西省长治二中、忻州一中、临汾一中、康杰中学、晋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届山西省长治二中、忻州一中、临汾一中、康杰中学、晋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017届高三第一次五校联考历史试题 命题:长治二中 忻州一中 临汾一中 康杰中学 晋城一中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选择题(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说:“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这里的“政治变革”指的是 A.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B.从民主禅让到王位世袭 C.从方国联盟到封邦建国 D.从列国纷争到中央集权? 2. 《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A.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B.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自秦朝建立以来,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直是古代政治体制演进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其实质是 A.权力分配和权力结构调整B.不同集团和阶层的利益之争 C.强化职能和提高行政效率D.稳定统治秩序巩固国家统一 “夫其何物,厥美可珍。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伸可屈,能幽能显。”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对军事武器的进步也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也造 成许多惨剧 6.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 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 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 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 C.中央失去选官用人权 D.从宋朝开始官僚政治走向衰落 7.清朝军机大臣蒋廷锡雍正时期位尊权重的名臣。他六十岁的时候不但身任文华殿大学士之职,还加太子太傅、身兼户部事,并任《明史》总裁,足见朝廷对他的看重。 C.文笔得当,秉承皇帝意旨 D.在僵化的体制下认真监察百官 8.《松窗梦语》描述明朝经济发展:“余尝总览市利,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纻,而三吴为最。即余先世亦以机杼起,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西北之利莫大于绒、褐、毡、裘,而关中为最。……夫贾人趋厚利者……以珠玑金碧材木之利,或当五,或当十,或至倍蓰9. 下图反映了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假如图中的F1为动力,F2为阻力, A. F2包括实业救国 B.甲午战争后的初期F2>F1F2F1 D.F1主要指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10. 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中国的一种社会现象:“上层的知识界自1840年以后不断涌现出关心国家大事的开明人物,他们善于发现问题,勇于实践;下层则是广大农民,他们永远怀恋着土地,只关心乡村生活和传统。这两个世界间没有了解、没有交往、没有宽恕。”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国民革命运动能够充分证明该观点的正确性 B.该现象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C.该现象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开始得到改变 D.作者正确地揭示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 11. 有史学家认为,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发生说明中国社会 A.民众日趋觉醒 B.近代文化转型成功 C.反对专制成为时代主题 D.制度、文化渐次转型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创立民国” C.“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D.“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13.曾在文革中当过红卫兵的刘伯勤刊发“郑重道歉”启事广告,引起舆论沸腾。在广告中,刘伯勤向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自己批斗、抄家和骚扰的众多师生、邻里道歉。他在道歉广告中说:“垂老之年沉痛反思,虽有‘文化大革命’大环境裹挟之因,个人作恶之责,亦不可泯。”对刘伯勤的言行认识正确的是 A.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阶级矛盾尖锐 B. 通过政治运动巩固人民政权是必要的 C. 国内外环境的恶化是“

文档评论(0)

1983xuesh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