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精选].docVIP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精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精选]

南阳理工学院文法学院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明清文学专题》期末论文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系别:文法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088541班 姓名:孙东霞 学号:085408026 任课教师:顾立新 浅论《西游记》中的观音菩萨形象 【摘 要】《西游记》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如各路妖魔鬼怪、神仙、凡胎。除去孙悟空师徒四个典型形象之外,观音菩萨也是作者着力描写的形象之一。本文是试图从观音大慈大悲、受人尊敬、充满人性以及母亲形象的表现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进而展示观音不同于往日作品中的特别的形象。 【关键词】西游记;观音菩萨;女性形象;世俗性;母亲 1.引言 作为一个艺术形象,观音总是频频出现在明清的神魔小说中, 这些形象之中有男有女,有的作品把她描述成为救苦救难消灾降幅的神的形象,在有的作品中,她则是被作为女子容貌品评的参照物,而在《西游记》中,她则是被作者描述成为了一个以慈悲为怀、充满人性而且法力无边和爱护儿女的母亲的形象。在这里,她不但是个救苦救难的神,而且他会像凡间母亲一样发脾气、护短,形象丰满可爱之极。 2.深入人心的民间观音形象 观音是梵语的音译,又叫作光观音,观自在、观声音等,略称为观音。是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为本愿的菩萨。佛典讲:众生凡遇各种烦恼和灾难,只要一心持念“观世音”名号,观音立即就能观其音声,使祸患迅速解除。世人但有所求,观音都能令其满足。观音信仰在民间一直十分盛行,深受中国人喜爱。随着有关观音的经卷不断地被翻译、介绍到中国,“观音”可谓是家喻户晓,有力地促进了民间对观音的信仰、传播和崇拜,观音在中国人心目中成为一个极其亲切的救世主形象,并被融入了中国的民俗文化。 而正如《西游记》中所说的“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灵感观世音菩萨”一样,观音菩萨与慈悲、救苦救难等形象联系在一起,而这正从心理上满足了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的依赖心理。 观音形象在我国经历了从男身到女身、从神圣化到世俗化的转变。观音原本是一位威猛、伟岸的大丈夫。印度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观音还依旧是男身,我们从敦煌石窟中的北魏、唐朝的观音造像可以看出,其明显的标志就是唇上有一撇小胡子。入唐以后,观音像的脸庞渐趋丰腴圆润,而后则脸型更加俏丽,双眉细长,但多数观音像却尚未完全变为女性。到了宋代,观音像才变成了女相。观音菩萨从男子到女子的转变,无疑体现了华夏民族民族心理和审美意识。这种形象的转变更切合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性格特点。因为一般说来,女性总要比男性更富有同情心,更具有温柔善良的心肠。而观世音又是个事无巨细、件件操心、渐渐过问之神,这就更适于女性观音的身份了。也正是由于这些因素,观音菩萨的女性形象才逐渐融入到华夏人民的心里,世人一旦遭遇磨难都会想到观音菩萨,从她那里寻求精神动力和情感寄托。 而吴承恩就是抓住了世人的这一心理趋向,在《西游记》中才把教育孙悟空师兄弟三人的任务交给观音,才有了观音对其进行的人性化教育以及三人对菩萨的依赖。从“熟知”这个角度概括来说作者的描述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救苦救难、大慈大悲 作品的第八回写取经缘起,如来要找东土一个善信,让其苦历千山万水,寻取真经,永传东土,劝化众生脱离苦海,问:“谁可去走一遭”,这时作品写道:“当有观音尊者,行近莲台,礼佛三匝道:‘弟子不才,愿到东土寻一个取经人来也。’为使东土众生脱离苦海,佛前众多菩萨,唯有观音挺身而出,毛遂自荐,毅然决然地到东土找寻取经人。自此,观音便与东土和唐僧师徒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一切都源于观音菩萨的救苦救难。 观音菩萨泽披众生,从不伤及无辜。擒红孩儿时,观音菩萨向悟空说:“‘你与我把这团围打扫干净,要三百里左近地方,不许一个生灵在地,将那窝中小兽,窟中雏虫,都送到巅峰之上安生。……’孙大圣见了,暗中赞叹道:‘果然是一个大慈大悲的菩萨。若老孙有此法力,将瓶往山一倒,管什么禽兽蛇虫哩!’” 即使是作恶多端的妖怪,只要能虔心悔过向善,观音菩萨都要给他一条出路,比如,她收红孩儿做善财童子,收黑熊怪做守山大神等等。 2.2神通广大、有求必应 观音要到东土找寻取经人,如来赞道:“别个是也去不得,须是观音尊者,神通广大,方可去得。”可见在如来这个寂灭智慧的大自在心中,对于观音菩萨的神通也还心存赞许。 - 7 -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