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悼亡诗特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悼亡诗特点

中 国 古 代 悼 亡 诗 的 艺 术 特 点 中国古代悼亡诗的艺术特点 摘要:悼亡诗是一类用以寄托对亡者思念的特殊诗歌形式在中国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悼亡诗在表达手法上有着自身的特点。本文通过从四个方面分析悼亡诗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悼亡诗;触景生情;用典;生活化意象;虚实结合从诗经中《葛生》,《绿衣》出现以来,悼亡诗词就一直未曾淡出人们的视野。悼亡诗以其哀婉深沉的格调,追悔悲戚的情思,真挚深厚的意蕴给读者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审美感受。 中国古典诗歌以悲为美,而这因为阴阳相隔而不得相依为伴的眷侣,内心的悲哀则更具有魅力。死者与世长辞,生者的悲哀则缠绵不去。悼亡诗因情感人,以实动人。在这里,无论是万人之上的帝王,还是官场中尔虞我诈的士大夫,再或是穷困潦倒的书生,都会平日里坚强的面具,毫无保留的把内心最柔软最脆弱的地方展露在读者面前。而我们仔细品味这些忧愁忧思的悼亡诗,可以归类出它的四大艺术特色。 一:触景生情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说“春秋代序,阴阳残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矣......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秋共朝哉那些萧瑟凄凉的美景,在敏感的诗人眼中,无疑是拨动心弦,触发情思。 景存人亡,感物伤怀的抒情模式最早在诗经中出现。《邶风·绿衣》:“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忧兮!”作者凝视妻子做的绿衣,怀人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绿衣不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种爱的载体,那是亡妻对诗人爱的体现,一针一线都承载着深厚的夫妻之情。复沓的运用,体现了诗人思念妻子的痛楚愈来愈烈。“心之忧矣,曷维其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可见其忧思之长,沉痛之深,作者反复抚摸妻子亲手缝制的衣服,反复的吟唱中,除了对妻子的怀念之情,又是一种对生死的无奈。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分别写了三个时令:春,秋,冬。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抒写了在这春秋时序,寒暑流易的岁月流逝中,丧妻之痛并没有被时间的河流冲淡,而是因时令季节的更替,不断更新以新的伤心内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髣髴,翰墨有馀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写诗人就要离家返回任所,临行之前,触景生情,心中有说不出的悲哀和痛苦。看到住宅,自然想起亡妻,她的音容笑貌宛在眼前;进入房间,自然忆起与爱妻共同生活的美好经历,她的一举一动,使诗人永远铭记在心间。可是,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爱妻的形影。见到的是墙上挂的亡妻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眼前的情景,使诗人的神志恍恍忽忽,好像爱妻还活着,忽然想起她离开人世,心中不免有几分惊惧。这一段心理描写,十分细腻的表现了诗人思念亡妻的感情,真挚动人 。物在人亡,阴阳两隔,不免触目伤怀。 薄暮时分最是让人产生依依惜别之情。如“谁道飘零不可怜? 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纳兰性德《浣溪沙》)在夕阳中,词人仿佛看见卢氏美丽的身影随着那一抹残 红逐渐消失,无法挽留。他无法追回爱人的生命,就如同无法阻止落日西沉。 二:意象生活化 悼亡诗中的意象往往都带有较强的生活性,多为日常生活的一些细节。比如潘岳悼亡诗中,诗人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冷火残灯,沉香旧筐,孤帐空床,芜闺尘窗,未完针线等。潘岳悼亡诗中的“翰墨”,“流芳”,“空床”,“枕席”,“故房”等都是诗人妻子生前活动的闺阁庭院中的种种物象,也是诗人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象,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将睹物思人,哀痛之情通过这些意象传达的更为具体,催人泪下。 唐代元稹的《遣悲怀三首》中,“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描绘了妻子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用妻子韦氏“卖钗买酒”,“做饭艰难”,“食野蔬”,“落叶添薪”等来描写妻子勤俭持家,不畏艰险。 贺铸的《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 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这首词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语言平淡自然,如话家常,此诗字字含情。“空中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则采用了“挑灯补衣”情景,写出了妻子的勤劳和贤淑。词中“梧桐”,“鸳鸯”,“空床”,和“挑灯补衣”选取的是亡妻日常生活意象,睹物思人。 三:借用典故 用典是古诗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法,刘勰在《文心雕龙·事类》篇中说道“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凡是古代的人,事和经典的话语都可以作为典故引入诗歌中。 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其一)中的“帷屏无髣髴”是说在帷屏之间亡妻髣髴之状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