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百花深处
《百花深处》音响与音乐表现
音响与音乐这两个元素是电影视听体验中声音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对于影片的主题及叙事都起着重要的诠释作用。陈凯歌导演在《百花深处》中对于音响和音乐的运用非常到位,声音与影像合二为一。在影像流动中,通过对白、音响和音乐来强调和重现那片逝去的文化风景,给淡漠了记忆的人们一个重新寻找记忆的机会与深深思索的空间。下面笔者将对影片中的音响与音乐所出现的位置以及使用情况做一个梳理,分析这些音响与音乐和影片主题之间的联系。
根据影片声音的使用特性,我们大致可将影片中出现的声音分为有源声音和无源声音。有源声音是影片必不可少的,它是推动剧情发展、营造真实画面空间的重要元素。无源声音除了烘托与渲染情绪之外,也参与叙事,表达主题。从声音运用的角度来说,有源声音的构思相对客观,各种声音主要来自画面提供的视觉信息,而无源声音的构思则相对主观,是画面外的声音,所以导演设计的主观意图更强。《百花深处》的场景共有四处,分别是新建的高层住宅小区,城市街道,充满废墟的胡同和空旷的百花深处胡同。这四场戏中,导演独具匠心地逐渐引入无源音响和音乐,使影片的听觉世界不动声色地由客观渐渐步入主观,随着影片具体情节的起承转合和情感情绪的深入,呈现出由写实走向戏剧化、写意化的发展轨迹,将影片的主题随着这条轨迹细腻地传达给观众。
( 一) 由写实向写意过渡的音响音乐空间
影片第一场景中的声音主要以有源音响构成,呈现的动效和环境音响旨在为影片的情境营造一个真实的生活氛围。搬家时的动效音响有脚步声、家具搬动的磕碰摩擦声及开关车门声等,环境音响有乔迁新禧的鞭炮声及车上的收音机广播等,这些伴随着动作烘托情境的各种音响,把一个乔迁新居的生活片段客观地呈现了出来。
随着卡车开动的引擎声,影片很自然地过渡到第二场戏。在这场戏中,导演在有源音响中添加上一笔无源音响,于是这场戏的听觉世界就有了一丝导演主观意念的闪现。当搬家公司的伙计们载着冯先生途径北京平安大道时,此时的有源环境音响为机械沉闷的车轮摩擦声、此起彼伏的汽车鸣叫声及卡车收音机交通台的路况信息声,背景音乐为饭店里传出来的《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流行歌曲。无源音响为呼啸而过的警车鸣笛声。这些音响你方唱罢我登台,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融合为一首喧嚣嘈杂的城市交响曲,凸显出这个由钢筋水泥铸就的世界之特征: 让道路越来越窄的汽车,让世界越来越喧嚣的声音污染,以及那神来一笔的警笛所暴露的都市的浮躁与不安。这场戏所营造的城市喧闹躁动的听觉世界正好与影片下半部分以往老北京那种悠然的生活听觉空间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与反差。
第三个场景中的声音设计使导演的主观化痕迹更加清晰。随着搬家公司的卡车进入胡同,影片透过一堵墙上的画框展现外面的景象,画框里没有预期中的胡同和四合院,只有一片泥泞的黄土地和一排稀疏的小树,画框左边露出残破的墙基和废墟,前方一根半截的老树根上斧迹斑斑,显然是被砍伐后留下的狰狞伤疤。导演以这个镜头为契机,让卡车沉闷的引擎声和机械的颠簸声取代城市喧嚣声,并逐渐让卡车的颠簸声放大,那带着金属质感的冰冷声音令人震撼。这种音响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同凡响之处,但它在导演有意识的强调下,配合着那幅有建筑废墟的胡同画面,使我们仿佛置身于拆房队和挖掘机车施工的现场,听到挖掘机吞噬四合院发出的充满破坏性的噪音。机械、强硬而又死气沉沉的声音如同锤打在我们的心上,让心灵体会被撞的痛楚。这里,导演巧妙地利用声画对位的方式来凸显在中国现代化城市进程中,现代文明吞噬旧有文明的巨大变化,让观众产生共鸣,引发思考。
在第四个场景中,影片的声音在经过短暂的客观呈现后就进入到了主观写意化的设计处理中。卡车开到了冯先生的家,却只看到一棵老槐树矗立的土坡,卡车发出的马达声轰隆隆地环绕在这片空旷的土地上空。冯先生却仿若不知,兴高采烈地爬上土坡让大家开始工作,但回应他的却是掉头而去的卡车及卡车发动机呼啸远去的声音。卡车行驶的途中,公司老板来电,让伙计们向冯先生收钱,于是卡车又返了回来。这一小段情节的音响显得很单纯,以有源音响谱写出客观的听觉空间,这也是为接下来转向主观化听觉空间所做的前奏和准备。在接下来的搬家情节中,导演引入无源音响和音乐,巧妙地挖掘这场虚拟搬家的游戏性特征,高度发挥出音乐与音响交织演化的特殊魅力,营造出一个极具戏剧感、节奏明快、幽默诙谐的听觉世界。铃声、击鼓声以及偶尔流泻的笛声,随着演员们的哑剧表演,适实地拍打出疾缓不同、疏密有致的节奏,不仅调动了现场气氛,还丰富了演员的表演。明明是一场虚拟的搬家游戏,各种没有实物的家具却在搬动的过程中适时地发出了生动而具有质感的音响: 陈旧的大衣柜叽呀的叹息声,金鱼在鱼缸里戏水的噗通声和瓷瓶擦着地面的鸣叫声。音响为虚假的肢体表演赋予了真实的因素,刺激观众的大脑进行联想。如此微妙的声画同步处理方式,让这场搬家游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