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河街.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河街

明洪武年间,信国公汤和巡视海防到温州。看了温州的地势后,认为是海防要口,必须要加强防范措施。他下令重浚河道,拓宽河面,接通大小支流,用作战备。疏浚后的新河,水质清冽可口,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条件。当地百姓为了表示感谢信国公的恩德,便在河岸上建立了一块石碑以作纪念,并将“新河”改称“信河”。可是到了民国时期,信河街又更名为“新民路”,解放后恢复“信河街”。但到了“文革”,那个动乱年代,信河街被改成了“兴无路”,到了1982年才复称信河街,一直沿用至今。 新园觉是以寺观庵堂、佛塔或宗教古迹命名。,因康熙三十九年(1700)新建圆觉庵而得,后谐音俗写为园觉。新园觉位于九山湖畔,是许多温州人都知道的一条巷,说是巷,其实有些地段看起来更像乡间小道,这样一条“发育”尚未完全的巷,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人知道,其因归功于“著名”的“机关一幼”,因为在过去幼教设施长期欠缺的温州,只有这“机关一幼”算是比较好的了,所以不少人家的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就想方设法让孩子进该幼儿园。 除了“机关一幼”,新园觉给人的印象并不像巷,因为“巷”的两边通常都是房子,但新园觉的有些地方至今还是田园,被种着菜呢。周边的民屋也保持着农舍的韵味,这里好像是城市中的村庄,这样的情形能保存至今,在温州这样的地方也真是奇迹了。 当年画师笔下的曾宅花园 资料图片 当年画师笔下的曾宅花园 资料图片 画家记忆中的三牌坊查看清代的老温州城厢图,不难发现,信河街是温州南北走向最长的一条街。而且,从广义上讲,又是老温州最“大”的一条街,从它两旁东西向伸出的巷弄,据说有“七十二条半”——几乎占了整个老城的西部。再细细端详,蓦然觉得地图上的信河街活像一条大鱼——一条“主心骨”南北贯通,两旁排开的“七十二条半巷”宛如鱼刺般。鱼嘴便是最北端的“八字桥”,鱼尾则是最南端的“三角城头”。这条大鱼气势如虹,直扑滔滔瓯江。   偌大……不,最大一条信河街,正不知从哪儿说起,就沿着这条“鱼骨”,给大家讲讲几个当年的之“最”吧。   当年最美园林——   曾宅花园   温州是一座精致的古城。近代,市内就有十大著名的私家花园。   在信河街的三角城头曾有一个相当闻名的大花园,人称“曾宅花园”,又叫“怡园”。而今松台大厦的位置就是当年的“曾宅花园”。   上世纪60年代,市民李女士去西城郊车辆厂上班,途径这个“老台门”时,总不免为花园的优美而心驰神往。“六间四进,有大池塘、青石大道坦、雕梁画栋……好一个达官显贵的私家花园啊……”李女士只能在心底羡慕一番——住在这里的人家真是命好。   这个建于清朝道光年间的花园,是温州名士曾佩云、曾裔云兄弟的私家花园。“怡园”取自兄弟俩在此园怡然自乐之意。花园布局是由画师项维仁设计的,项维仁摄取苏州名园建筑的精华,精心设计施工,布局别具匠心。园中建有“西爽楼”,登楼四望,城郊各山,尽收眼底。还有“风到月来亭”寓有“月到天心,风来水面”的情趣。   曾佩云、曾裔云时称“曾百万”,皆好诗酒交友,因此后来在“怡园”留下了不少诗句。   这座花园被称之为近代温州十大私家花园之一,也被称为“温州十八景”之一。解放初期,花园被没收,被分割为众多住宅和工厂,上世纪90年代中期被拆除。   当年最“官气”的老巷——   三牌坊   宛如鱼刺般排开的“七十二条半巷”里,滋生着许多温州古老的文化和美丽传说。拿“七十二条半巷”来说,也很有一套说话。据市文联副主席金文平说,这七十二条是指信河街的西侧共有东西走向的巷14条、弄6条和纵向连贯的叉巷10条。街的东侧又有巷17条、弄6条和纵向叉巷19条,共计72条。“半巷”就在书堂巷旁的一条短短的叉巷,是断头的。   信河街的小巷不仅数目多,传说也多。仲夏夜,老人们摇着蒲扇,讲述着一箩框的美丽的传说。那个被“月下水”滴到的小孩,叩出了“金锁匙”;尽心为百姓做事的宋代的兵部尚书蔡幼学,而有了“庆贤坊”;唐朝张无梦、宋代林灵素均曾修真于此的“应道观”……在天妃宫巷,当玩得连吃饭也忘了的孩子,回家时常被母亲训斥。同时,妈妈会讲述有关妈祖的故事,告诉孩子待人要善良、要懂得宽容。   三牌坊则算得上“七十二条半巷”上最有“官气”的老巷。“三牌坊”,顾名思义就是这里曾有三个牌坊。   这是一个让以描绘本土民俗风情知名、年近七旬的画家郑家清魂牵梦绕的地方。1956年,郑家清还只是一个十四五岁的少年,他喜欢到松台山玩,三牌坊是上山的必经之路。那一天,他却看见几个工人,架设着三脚架,把牌坊上的石梁拆下往地上放。一问才知道,是因为道路建设,这个牌坊成了阻碍物。“那时,人们普遍还没有文物保护意识

文档评论(0)

185****7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