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朝阳文联网.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朝阳文联网

《芳草地》第五期目录 本刊消息 全国第四届民办读书报刊发展研讨会在呼市举行 怀人之什 追忆杨朔/ 林绍纲 温馨的回忆 / 李纳 《赵慧深遗札》的解读和一些补充 / 王景山 父亲周楞伽绝交冒舒湮的一篇骈体文/ 周允中 徐铸成与京剧 / 李伟 想念启功爷爷/ 刘莐 沧桑人事 《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创作始末/ 君理 镌刻青春的闲章 / 吴岳添 附:吴岳添给本刊编者的信 闲章琐忆 / 王东年 附:王东年给同学吴岳添、正清的信 王铁成探鸟(太平歌词)/ 黄宗江 茅盾题《随笔》封面刊名/ 黄伟经 《春天对我如此厚爱》发表后 ——二十年文坛亲历记/ 柳萌 红楼故旧/ 石湾 我的笔名和笔名之我见/ 陈子善 我在藏书中所遭到的厄运(三)/ 陈梦熊 光复时期戏剧家钟声、木铎二烈士照/ 贾俊学 人物剪影 要做与高尚和神圣相称的出版人 —— 在“李景端新书及出版理念讨论会”上的讲话/ 季羡林 有这样一个人,有这样一本书 / 段怀清 玫瑰和钻石 / 叶梦 议论风生 读叶两题/ 高信 从“芳草地”说起/ 丁朗 闲说“儿化”/ 郭启宏 书呆子能否咎书论/ 吴元栋 汉语的奇迹/ 桂向明 清风一束 巴金星(外一首)/ 沙白 序与跋 诗集《夜灯红处课儿诗》后记/ 屠岸 书香袅袅 一本可爱的“小书”/ 陈乐民 选家眼光与作家文采 ——读《谢大光序跋》/ 李世琦 读木斧《瞳仁与光线》/ 张大明 新诗书刊叙录(一)/ 刘福春 散落在画报上的凌叔华/ 赵国忠 开卷有缘/ 桑农 草原文明的薪火不灭/ 葛筱强 朝阳文化拾萃 本刊消息 全国第四届民办读书报刊发展研讨会在呼市举行 全国第四届民办读书报刊发展研讨会暨全国读书型作家学者2006内蒙古草原笔会,8月26至30日在内蒙古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位民办报刊编辑和来宾出席了会议。 会议在呼市内蒙古大学桃李湖宾馆举行。《清泉》报主编张阿泉主持了会议。龚明德、陈学勇、古远清、敖德斯尔、许淇、特·赛音巴雅尔、贾才、曾宪东、邓九刚、蔡玉洗、董宁文、自牧、陈克希、李传新、萧金鉴、谭宗远、冯传友、邹农耕、于晓明、黄岳年、吴昕孺、武德运、郑少如、魏建、肖永钐、童翠萍、尹亚娜、韩晓辉、李惠、徐凤兰等在会上发了言。阿泉对民办报刊有一形象譬喻:这是时代火车的车厢连接处,虽晃动、噪音大、没座位,然可以抽烟,可以自由交谈。近年来,几家有影响的民办报刊确实越办越好,这些报刊不计得失,只问耕耘,默默做着明辨事理、散播书香的工作,许多知名作家,特别看重这些报刊,愿意为它写稿,即使无偿,也甘心情愿。会上,有人言道:“三代不读书,不如一窝猪”,这更使民办报刊的编者感到肩上的责任重,要尽心尽力地坚持把工作做好。 会议参观了内蒙古大学图书馆、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昭君墓、蒙牛乳业集团和林生产基地、绥远将军衙署、伊斯兰一条街、大召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研究中心(以上皆在呼市)。29日,会议移至召河草原举行,“天苍苍,野茫茫”的草原风情令人沉醉。内蒙古卫视《蔚蓝的天空·顶极探访》节目组,还对代表们进行了现场采访(节目已播出)。这一系列活动,大大增广了与会者的见闻。 会议有两件礼物最为抢手,一件是《清泉》报2003至2004年二十四期线装合订本,据云只装了一百册,且已编号;一件是自牧主编的《日记杂志·半月日影》(《日记杂志》第四十一卷),收二十四位作者2005年的接力日记,每人半月,合起来正好一年。 会上还讨论了明年民办读书报刊研讨会在何地召开,来自江西进贤县农耕笔庄的邹农耕希望由他们主办(他们办了一份文化含量颇高的油印刊物《农耕笔庄鱼素》),在南昌举行。 怀人之什 追忆杨朔 林绍纲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同杨朔共事交往将近十年。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坦诚的人,热爱文学创作的人、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他不幸在“文革”中遭到迫害,离开我们已经近四十年了。我常常想念他,崇敬他那高尚的人品和文品。 我已是进入望八之年的人了,回忆五十年前的人和事,是不容易的。我知道我写不出杨朔的全貌,同时,别人写过或早为读者所熟知的内容,重复既无意思,掠美更不容许,所以,我只能从我与杨朔的一些独立的交往着笔,一件事或一个印象,甚至一刹那间还值得记叙的际遇,这就构成了这篇小文的内容。 一 杨朔(1910—1968)是山东蓬莱人,在海滨长大,从小就喜欢海,对海的眷恋之情很深,他到海边拾贝壳、海螺,跟着渔船闯海。“九一八”后,流浪到哈尔滨,学英文、自修诗词、古汉语,颇有功力。抗日战争时期,参加人民解放军,踏遍了太行山及陕北;解放战争期间,转入晋察冀野战军,任新华社特派记者;五十年代初,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后来,他还穿过印度洋、地中海,奔波于亚非欧三大洲,多次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他凭借深厚而广阔的生活阅历,写出了数百万字的优秀小说和散文,是我国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 五十年代后

文档评论(0)

ted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