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民俗文化岁时节令概念.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峡民间岁时节日 教学目的:了解三峡民间主要岁时节日,重点掌握三峡民间端午节习俗. 韩国:祭城隍、演巫舞 中国:赛龙舟,品粽子 2005年11月24日,由韩国申报的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一度沸沸扬扬的中韩端午节“申遗”之争以韩国的胜利而告终。 继4年前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后,2008年12月,中国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遗程序。 此次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及湖南汩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组成,申报材料由三省联合“打包”。 2009年10月4日中国“端午申遗”成功,这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十三日,屈原故乡湖北秭归县万人签名,祝贺中国端午节申遗成功。 韩国江陵端午祭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不容质疑 同:五月初五,“重午”,“端阳”,异:韩“上日”(神的日子)吃艾子糕,喝意仁汁,妇女用菖蒲汤洗头发或化菖蒲妆,祭祀仪式来自神话传说,“大关岭山神”“洞城隍”等。 异:“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是从酿制神酒开始,民俗活动包括官奴假面戏、农乐竞赛、鹤山奥道戴歌谣、拔河、摔跤、荡秋千、汉诗创作比赛、射箭、投壶等,多为民众娱乐活动; 中国端午节主要是以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为主,民俗活动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儿童戴荷包、五毒兜兜等,意在驱毒辟邪。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有着一套完整的、与中国端午节既有关联性又有差异性的民俗活动。 一、三峡端午节 端午节,本名端阳节、重午节,是中国民间纪念屈原的一个节日,恰逢农历五月初五,又名“重午”。 1、起源:端午节最早源于吴越,是吴越人祭祀龙的节日,龙为其图腾,为求得龙的庇护,每年五月初五,举行盛大的图腾祭,把各种食物装在竹筒里,扔到水中,供龙享用,同时挑选纹过龙身的青年男子划着龙形的独木舟,在急鼓声中作水上竞渡游戏,以讨得图腾神的欢悦,它最初为一种祭祀方式以保证接踵而来的耕种季节里的五谷丰登和人畜平安。 近代学者闻一多认为,端午节跟屈原连在一起纯属巧合。 2、风俗: 吃粽子:粽子古称“角黍”,“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粽心之形,故曰粽子,曰角黍。”(《本草纲目·谷都四》)选用上好的糯米,宽宽的蓼叶,有棱有角,然后再缠上细细的五色丝线,放颗红枣,《粽子歌》:“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身洁白……” 挂菖艾、喝雄黄酒:菖蒲、艾草均含芳香油,杀虫防治病虫害,既有辟邪之功,又有药用价值,“菖蒲剑,斩邪佞 ”,有的妇女和孩子还喜欢用艾叶和蚕茧,做成虎形,谓之“艾虎”,戴在头上,用来驱瘟疫,避邪气。 龙舟竞渡: 屈原故里最大的群众性集会 南朝、梁宗慎《荆梦岁时》:“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汩罗江日,伤其死,故命舟楫以拯之”,隋朝时龙舟竞渡已演变为“龙舟之戏”而且“观者如云”。 分游江、招魂、竞渡、回舟四个程序,有一整套的锣鼓和唱腔,其中竞渡最热烈,招魂最感人(龙舟在波涛汹涌的峡江上来回游弋,如泣如诉)。“宁愿荒废一年田,不愿输掉一年船”夺标既能使村名大振,还能带来一年丰收和幸福。 “斗舸红旗满急湍,船窗睡起亦闲看, 屈原乡国逢重午,不比常年角黍盘。” 陆游《归州重午》 二、春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彤彤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日《元日》 过年在农历正月初一,古时称为上日、元旦、朔日、朔旦、元旦、正朝等。现代改为春元,元旦改为公历一月一日,春节渊源古老,披着神话传说外衣的春节,其渊源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活动,那时,初步掌握原始农业生产技术的人们,每当收获时都会唱原始之歌,丰收祭。 1、忙年 办年货 从腊八初即进入春节前的准备阶段 2、打扬尘 敬灶神 过小年 3、贴门神 贴春联 关于春联:我国最早春联:公元964年(后蜀广政二十七年),春年前后,后蜀主孟昶突然下命令,要群臣在桃符板上题写诗句,以试才华。可是,不尽人意,亲自题写“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春联习俗风行全国,“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朱元璋) 瑞雪兆丰年 东风迎新岁 人寿年丰家家乐 国泰民安处处春”。 4、团年 守岁 守岁兴于南北朝时期“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 关于压岁钱: 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

文档评论(0)

挑战不可能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