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材料与检测-第二章解析

1.2.5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亲水性与憎水性 吸水性与吸湿性 耐水性 抗渗性 抗冻性 与水有关 的性质 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一) 亲水性与憎水性 材料遇水后其表面能降低,则水在材料表面易于扩展,这种与水的亲合性称为亲水性。表面与水亲合能力较强的材料称为亲水性材料。与此相反当材料与水接触时不与水亲合,这种性质称为憎水性。 (二) 吸湿性与吸水性 吸水性 材料在水中能吸收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水性。吸水性大小用吸水率表示,吸水率常用质量吸水率,即材料吸入水的质量与材料干质量之比表示: W质=(m饱-m干)/m干 对于高度多孔的材料的吸水率常用体积吸水率表示,即材料吸入水的体积与材料自然状态下体积之比。 W体=V水/V0=(m饱-m干)/ρwV0 吸湿性 材料在环境中,能自发地吸收空气中水分的性质称为吸湿性。材料的吸湿性用含水率表示,即吸入水与干燥材料的质量之比。材料的吸湿性主要取决于材料的组成及结构状态。一般说,开口孔隙率较大的亲水性材料具有较强的吸湿性。材料的含水率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它随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改变。最后材料的含水率将与环境湿度达到平衡状态,与空气湿度达到平衡时的含水率称为平衡含水率。此时的含水状态称为气干状态。 材料吸水率的大小不仅取决于材料对水的亲憎性还取决于材料的孔隙率及孔隙特征。密实材料及具有闭口孔的材料是不吸水的;具有粗大孔的材料因其水分不易存留,其吸水率也常小于其开口孔隙率;而那些孔隙率较大,且具有细小开口连通孔的亲水性材料往往具有较大的吸水能力。 材料在水中吸水饱和后,吸入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称为饱和系数。材料含水后,不但可使材料的质量增加,而且会使强度降低,保温性能下降,抗冻性能变差,有时还会发生明显的体积膨胀。材料中含水对材料的性能往往是不利的。 (三)耐水性 材料在水的作用下,其强度不显著降低的性质称为耐水性。一般材料含水后,将会以不同方式减弱材料的内部结合力,使强度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材料的耐水性用软化系数表示: Kp=fw/f 材料的软化系数波动在0-1之间,软化系数越小,说明材料吸水饱和后强度降低得越多,耐水性越差。软化系数大于0.80的材料,可认为是耐水的。处于水中或潮湿环境中的重要结构物所选用的材料其软化系数不得小于0.85。 4、抗渗性-材料抵抗有压介质(水、油、气)渗透的性质称抗渗性。用渗透系数K表示。 依达西定律: Q=KHAt/d 5、抗冻性-浸水饱和的材料在冻融循环作用下保持其原有性质的能力称为抗冻性。用抗冻标号F表示。 1.2.6 材料与热有关的性质 导热性 热容量 与热有关 的性质 热变型性 与热有关的性质 1、导热性-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其大小用热导率(λ)表示。 2、影响导热系数的因数 1)材料的孔隙率愈大,即空气愈多,导热系数愈小同类材料的孔隙率是随体积密度的件小而增大,则导热系数随体积密度的减小而减小. 2)大多数材料的导热系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3)材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金属材料的导热性大于非金属,无机材料导热性大于有机材料,晶体结构大于玻璃体结构。 热 容 2、热容-材料加热时吸收热量,冷却时放出热量的性质,称为热容。大小用比热容(比热)表示 Q=cm(T2-T1) 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称为强度。当材料承受外力作用时,在材料内部相应地产生应力,且应力随着外力的增大而相应增大,直至材料内部质点间的结合力不足以抵抗所作用的外力时,材料即发生破坏。材料破坏时,应力达到极限值,这个极限应力值就是材料的强度,也称极限强度。强度的大小是通过试件的破坏试验而测得的,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等。 1.3.1 材料的强度和比强度 1.强度 比强度是按单位体积质量计算的材料强度,即材料的强度与其表观密度之比,是衡量材料轻质高强的一项重要指标。如木材强度值虽比混凝土低,但其比强度却高于混凝土,这说明木材与混凝土相比较是典型的轻质高强材料。 1.3.1 材料的强度和比强度 2.比强度 强度及强度等级 根据外力作用方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或抗折强度)及抗剪强度等,抗压、抗拉、抗剪强度的计算公式如下:

文档评论(0)

22999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