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学号姓名:孙 金 源 电动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也逐渐被社会所关注。本文针对电动汽车结构特点和特性,总结和分析了国内外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相应的电安全法规和标准,提出了电动汽车正面碰撞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电动汽车的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试验程序和评价方法,比较和分析了原型车和电动汽车的碰撞试验结果,揭示电动汽车在正面碰撞形式下的碰撞特性,以及现行安全标准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字:电动汽车 碰撞 安全性 前言:随着我国“十五”863 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课题的实施,我国在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环保汽车的开发力度正在由弱变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正在逐步建立,通过整车集成配套技术的研发实现与传统汽车的技术对接,逐步向产业化延伸。汽车作为面向大众的消费品,对其安全性的要求国内外汽车制造商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而电动汽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车内装有高电压的动力回路,由数十块,甚至几百块储能单元(如单体电池)串联或者并联组成的储能系统(如 动力电池组)的电压远远超过安全电压,所以相对传统汽车来说,电动汽车对碰撞安全性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汽车碰撞国内外法规 最早的汽车碰撞安全性法规诞生于60年代中期的美国[4],在此之前,世界上并没有任何对车辆的碰撞安全性能进行要求限制的法规,一些有关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依赖于汽车生产厂家的自觉性及对公众的责任感。1965年,美国汽车工业部门拨款一千万美元给密西根大学建立公路交通安全研究所。[4] 1966年,设立了运输部,并颁布了公路安全法规和国家交通与汽车安全法规,其中的汽车安全法规即著名的FMVSS系列法规[5],它提出了包括关于事故防止、伤害保护、伤害后的保护及其它用以帮助提高汽车碰撞安全性的规则。 安全法规在美国取得的成功给其它国家带来了启示,紧随美国之后,欧洲、日本等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的政府部门也相继采取了类似的行动,取得的效果同样也是非常显著。法规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和欧洲法规(ECE和EEC) [6],其他如日本、 加拿大、 澳大利亚等国家的法规基本上都是参考美国和欧洲的法规制定的。 中国已于2000 年1月1日实施了“关于正面碰撞乘员保护的设计规则(CMVDR294)”, 规定从1999年10月以后新申请上目录的车辆必须满足该法规的要求。对于该法规在实施前已经在我国销售的达不到该法规要求的进口车辆,则取消进口许可。对于达不到法规要求的在生产车辆,要求 2002年7月1日前通过结构改造达到该法规要求,否则必须停止生产。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问题是世界汽车工业长期以来而临的一大难题,国外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已进行了将近一个世纪,30年代即开始采用简单的实车碰撞试验,50年代之后发展了台车模拟碰撞试验,80年代以后发展了基于碰撞有限元理论的计算机仿真技术,目前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相关研究大多采用这一技术[8]。 1993年,英国交通研究实验室(Transportation Research Laboratory )对某一轿车的前撞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采用巨型机和OASYS-DYNA3D动态非线性有限元计算分析软件。整车模型由25000个变形单元组成,计算100 ms的车辆撞击响应过程,耗时30 cpu小时。计算得到了车辆撞击过程中的加速度变化曲线及车辆的撞击变形等[9]。 1995年,美国Ford公司进行了轿车与护栏前撞的仿真计算。计算采用CRAY C-90型巨型机和RADIOSS商用非线性有限元碰撞分析软件[10]。整车模型由31500个节点、30800个单元组成。单元类型包含有壳单元、实体单元、梁单元以及非线性弹簧单元等。计算得到了撞击时仪表板等侵入驾驶室的尺寸、车辆撞击变形及车辆中的乘员损伤情况。 1989年,清华大学汽车系建立了国内第一个简易的实车碰撞试验台并进行了一些探索性的车辆碰撞试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国内汽车工业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1]。随后,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东风汽车工程研究院(襄樊)、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北京)以及湖南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等单位也先后建立了汽车碰撞试验设施,1997年5月,清华大学汽车系裘新等人利用简化的车辆模型实现了某轻型车的前碰撞仿真模拟[12]。1998年10月,长春汽车研究所贾宏波等人完成了“红旗”牌轿车车身前碰撞的仿真计算。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湖南大学等都相继完成了轿车车身或轿车整车的碰撞仿真研究工作。

文档评论(0)

yaobanw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