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6-已阅参考资料.doc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6-已阅参考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考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6-已阅参考资料

元代文学 概 论? 元代是蒙古贵族掌握国家权力的时代。蒙古族在北方崛起后,先后灭掉了西辽、西夏、金、大理、吐蕃等政权,公元1271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公元1279年灭掉南宋,统一全国。因元代文学上承金代,故讲元代文学一般以元灭金的1234年为起点,至1368年朱元璋即皇帝位结束,时间跨度共一百三十余年。 程朱理学的成为官学。全真教的流行。 诗歌创作的承前与启后。散文的重视经世致用。然诗文的成绩难与小说、戏曲的辉煌相比。尤其是元曲(剧曲与散曲)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元代文学的代表。 第一章?元杂剧的发展线索及其他 第一节?元杂剧的发展线索 元杂剧的发展可分为三期:初期,自蒙古灭金至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十一年(1234—1294)。中期,自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至元文宗图帖睦尔至顺三年(1295—1332)。晚期,元顺帝帖睦尔统治时期(1333—1368)。 初、中、晚三期,杂剧创作在地域上的变化,在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元杂剧繁荣的原因 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艺术形式的成熟。伟大的作家与出色的演员。 第三节?元杂剧剧本的特点 一本四折。题目正名。科介。角色分工。 第四节?元杂剧剧本的保存情况 著录情况。总集与选集。 第二章?关汉卿 元代杂剧创作主体的分析。对元杂剧创作影响最大的两类作家。关汉卿,元代浪子文人的代表。对勾栏的熟悉,对百姓生活的贴近与文人的眼光。 第一节?儒者的情怀 关汉卿是一位文人。他以他的意识形态来反映现实生活、捕捉问题、选择角度,通过剧本来剖析社会与人生。他以他的儒生本色,提升了杂剧剧本的思想价值。以《窦娥冤》、《诈妮子》、《单刀会》等剧本为例,看关汉卿对人性的透视、对历史的思考、对现实的批判。 第二节?当行的作品 关汉卿出入瓦舍,不但与歌场、艺人关系密切,且躬践排场,亲自参加演出。对勾栏与演剧的熟悉,使关汉卿的剧作适合舞台演出。冲突的设置;人物的塑造;语言的个性化; 第三章?白朴及初期其他作家 第一节?白朴 在元杂剧创作初期,一批剧作家经历了朝代鼎革的社会大变动、历尽人生的沧桑,白朴可以看作他们的代表。 《梧桐雨》:剧本的结构;“情钟难遣”的苦闷。《墙头马上》:别具一格的爱情剧。 第二节?《赵氏孤儿》 元大都人纪君祥所作。《赵氏孤儿》在中国戏剧史上,是一部影响很大的剧作,而在西方的悲剧理论输入中国以后,此剧更被视为中国悲剧的代表作之一。 《赵氏孤儿》的元刊本为四折,《元曲选》本为五折,两本的曲词亦有较大的出入。 剧本的本事。剧本的成功之处。元刊本与元曲选本的比较;研究现状的分析。 第三节?《李逵负荆》 元代的黑旋风杂剧。李逵是元代水浒戏中最受欢迎的角色,半数以上的水浒戏以他为剧中的重要人物。就目前已有的材料统计,元代的黑旋风杂剧,今天可见到题目的有十余种,流传下来的剧本有四种,即《李逵负荆》、《双献功》、《还牢末》、《黄花峪》。其中《还牢末》和《黄花峪》都没有以李逵为中心来组织情节。以李逵贯穿始终,以李逵为核心人物的剧本是高文秀的《双献功》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康进之的《李逵负荆》是现在保存下来的元人水浒戏中最优秀的作品。 《李逵负荆》之李逵。 第四节?《灰栏记》与《魔合罗》 《灰栏记》和《魔合罗》均为元杂剧中著名的公案剧。 《灰栏记》,李行甫作。包公戏的代表作之一 。二母夺一子故事的渊源讨论。 《包拯集》、《宋史·包拯传》与包公戏。《灰栏记》对包公智慧的表现,体现了北杂剧中包公戏的一个重要特色。 《魔合罗》,孟汉卿作。写张鼎的勘案故事。张鼎是元代公案戏中包拯之外,另一重要人物,是一个能吏的形象。《魔合罗》剧本情节的曲折、新奇。唱词的叙事性、动作性与直白。音乐上的变化。 第四章?马致远 马致远的创作跨越了元杂剧创作的初期与中期。其剧作在内容和风格上均独具特色。 第一节?马致远与关汉卿的比较 马致远和关汉卿虽然同为下层文人,却在精神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关汉卿在精神上更多儒者的色彩,更接近平民百姓,更关注社会下层的生活。马致远则更多地受到全真教的影响,更关注士人的状况,更多地探讨精神的归宿。 《荐福碑》和《青衫泪》中的文人。 第二节?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 马致远现存的七本杂剧中有四本是神仙道化剧。元代神仙道化剧的代表作家。《岳阳楼》与全真教的关系;对生命、人生的思考;《岳阳楼》与元代神仙道化剧。 第三节?马致远剧作的曲词风格 吴梅《中国戏曲概论》“元人杂剧”:“尝谓元人剧词,约分三类:憙豪放者学关卿,工锻炼者宗实甫,尚轻俊者号东篱”。 马致远剧作对语言的运用及曲词的清俊隽永。 第五章?王实甫与元中后期杂剧 第一节?王实甫的《西厢记》 西厢故事的流变;“王西厢”对“董西厢”的改造;杂剧《西厢记》的成就及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王实甫的《西厢记》是元杂剧创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