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精选].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东坡传[精选]

在黄冈的日子,苏东坡真的是在其人生快乐幸福的时光吗? 黄州时期的苏轼可以说是他人生的最低点 ?在苦难、悲哀的人生际遇中,苏轼以他的智慧、仁爱与伟大的悲悯,冲出了重重黑幕,为我们留下了他灵魂的欢欣和心智的乐趣。 在林语堂看来,苏东坡具有着在苦难中寻找乐趣的罕见本领。 “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悲哀和不幸降临,他总是微笑接受。”很少有人能如他一样在一连串的打击下,仍保持乐观。 即使李白,浪漫诗情中脱不了苦闷的抑郁,但苏东坡却可以消解他经受过的磨难。于是他练起了“瑜珈术”,寄情于书画,成了“东坡居士”,自得其乐,已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看人生,更加真切的懂得了人生。 林语堂的人生观 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 我们知道,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或者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做到。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气度性情,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因此别人的闪光天赋和放任性情就会让我们在暗夜里羡慕嫉妒恨。   感悟与总结 我不相信林语堂,因为他这样充满溢美的态度已经证明了他的不客观性,苏东坡的生平同样不一定真实。我同时相信,林语堂那么热爱苏东坡,就是因为他是他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那个人。即使不能成为,可以走在这样相同价值观的路上,也是件非常值得欣慰的事情啊。 1.同样是写苦难中的苏东坡,当代学者余秋雨是如何认识的? 建议课外阅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了解他的观点。? ???? 2、我们应当如何对待生活中的苦难或不幸?? ????同样是面对苏东坡在苦难,林语堂和余秋雨有着不同的解读,前者看到的是快乐,后者得出的是成熟,那我们呢? 作业 刘淑伟 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 )第16章“赤壁赋”。作者( ),中国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32年主编( )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 )的小品文,( )主要人物。代表作有( )( )( )等。《苏东坡传》是中国现代长篇传记( )之作。 《苏东坡传》 林语堂 《论语》 “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 论语派 《京华烟云》 《吾国与吾民》 《苏东坡传》 开标立范 峨嵋共比高。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文传千古, 文 艺 全 才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绘画:善画竹,论画主张神似 苏门四学士:秦观、黄庭坚、张耒、 晁补之 1、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2、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莫嫌荦确坡头路, 自爱铿然曳杖声。 4、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情理与趣理同在 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4、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6、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婉约与豪放并重 苏轼的经历和人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生平可分为四期: ①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 祖父苏序好读书,善作诗 父苏洵是古文名家 母程氏有知识、深明大义,讲述《后汉书·范滂传》,以古志士的事迹勉励儿子砥砺名节。 苏轼21岁出蜀。22岁兄弟同科进士及第。26岁,中制科优入三等,除大理评事,凤翔府签判。 有用世之志,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改革朝政,勇于进言。 ②1069-1085,变法中 1069年王安石变法 上书论朝政得失,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任职杭州、密州、徐州 。 元丰二年三月改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