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整理】黏稻和糯稻主要存在米粒淀粉含量和性质的差异.docVIP

【2017年整理】黏稻和糯稻主要存在米粒淀粉含量和性质的差异.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黏稻和糯稻主要存在米粒淀粉含量和性质的差异

黏稻和糯稻主要存在米粒淀粉含量和性质的差异。黏稻米粒中含直链淀粉约10%-30%,支链淀粉相对较少,米粒断面不透明或半透明,常有心白和腹白,淀粉的吸碘性大,遇碘溶液呈蓝紫色反应,粘性较差,胀性大,出饭率高。糯稻米粒中淀粉几乎全部是支链淀粉,米粒断面呈蜡白色,不透明,淀粉吸碘性小,遇碘溶液呈棕红色反应,粘性强,胀性小,出饭率低,但易煮软,食味好,常用作糕、团、粽子和酿造的原料。在生产上又把糯稻分为小糯和大糯,小糯为籼型糯稻,常称为籼糯,煮熟后糯性较差;大糯为粳型糯稻,常称为粳糯,煮熟后糯性较好。世界上所有的种植稻都是亚洲栽培稻。而亚洲栽培稻又起源于野生稻。在过去,学者通常认为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是起源于印度到中国云南一带。自从1970年代浙江 HYPERLINK /view/1395.htm \t _blank 河姆渡遗址的稻谷出土以后,传统的思想受到冲击。也引发了一波古稻起源追寻的研究。   稻与中国   稻在距今五、六千年以前的中国南方就是主食。中原龙山文化时代(2600 BC-2100 BC)的中原地区,有较多的稻谷遗存,当时的山东、河南地区的高等级遗址里,稻谷的数量多于中原传统谷物粟黍。商代甲骨文有“稌”字,即“稻”。后来 HYPERLINK /view/6573.htm \t _blank 周朝种稻较为普及了。周代的“稻”字从禾从舀,意为“以抛种的方法栽培的谷物”。北方五谷中,只有稻子是用抛种法栽培的。   至于「米」字在 HYPERLINK /view/8170.htm \t _blank 甲骨文中,原先只有六直点,上下三点,代表着米粒。后来将中间的点连起来,用以表示放米的架子隔板,就成了「米」字。而东汉 HYPERLINK /view/30840.htm \t _blank 许慎在其著作一本关于汉字的解说书《 HYPERLINK /view/6189.htm \t _blank 说文解字》中说到「米,穬粟实也。像禾实之形。」,后在汉字中也有将「 HYPERLINK /view/101392.htm \t _blank 粟米」称为「 HYPERLINK /view/38394.htm \t _blank 小米」,「稻米」为「大米」。   透过文字可以看出中国种稻的历史相当悠久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不少学者依然希望找出最早的水稻或旱稻品种。中国有很多考古地点曾陆续发现了一些早期的稻谷。如1995年在中国湖南道县 HYPERLINK /view/384237.htm \t _blank 玉蟾岩遗址里,发现了四粒黄色的稻谷,测定年代为 HYPERLINK /view/1347050.htm \t _blank 公元前一万年前,据知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谷。此外在长江下游河姆渡也曾出土有约6000-7000年前的稻谷;广东英德出土的约一万年前的人工栽培的水稻硅质体。中国的古稻有些甚至被科学家拿来重新种植,并加入杂交稻的品种当中。 [来源请求]   目前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家,占全世界35%的产量。在中国的南方主要生产籼稻,北方生产粳稻。   稻米与中国的成语及谚语   如说稻米有稻米文明的话,中国人最常打招呼的是「你吃饭了吗?」,可能就是稻米文明的最佳代表话。自古便有 HYPERLINK /view/1682.htm \t _blank 开门七件事之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足见中国人视米为主食之重视程度。而唐朝诗人李绅所写的 HYPERLINK /view/143035.htm \t _blank 悯农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今日也成为朗朗上口的唐诗之一。   其他谚语:   「 HYPERLINK /view/214937.htm \t _blank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是灵巧能干的妇女,没米也是做不出饭来的。比喻做事缺少必要条件,很难做成。   「一样米养百样人」:意思为吃同样的米,却养活了不同性格、不同际遇、不同身份的人来。比喻社会上各形各色的人都有或指家庭里各人的吃的都一样,却性格各异。   「一物治一物,糯米治木蝨」:以糯米能沾着木蝨来喻意万物相生相克。   「食盐多过你食米」:意喻经验比他人丰富。   「吃米不知米贵(价)」:可比喻一个人对周遭事物的不了解。   「 HYPERLINK /view/377634.htm \t _blank 偷鸡不着蚀把米」:意喻贪心得不到好处还要受害其中。   稻米与中国的风俗    HYPERLINK /view/4055657.htm \t _blank 中国风俗中,夫妻如生下男孩,满月时要赠送油饭给亲友,以兹庆祝。中国自古便是农耕国家,当中不少民族以稻米为日常主食,因而有举行庆祝稻米收成的庆典。如 HYPERLINK /vie

文档评论(0)

love874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