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乱马了草治牙疼说开去参考资料
由“乱马回草”治牙疼说开去
星期天上午,我正往学校赶去,这时候,在我家乡田野里,有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奶奶在努力地寻找着什么。我问她,她说在寻找“乱马回草”。“这种草有什么用处?”我问老奶奶。老奶奶说这种草治牙疼。啊,这不是我们河南民间的“药文化”吗?河南民间蕴藏着灿烂的“药文化”,灿烂的“药文化”隐藏在民间。
小时候,我体弱肯发烧,每每医生治不住我的病的时候,妈妈就去喊邻居文奶奶。别看她五六十岁,土里土气,她到我家,就用一个铜钱放在我的胸口上,再用买来的灯芯蘸一下食用油,用火一点就往我胸口的铜钱眼里烧,烧时发出“啪啪”的声响,疼得我乱喊乱叫。可是我的病很快就好了。文奶奶说我害的是“羊毛疔”。 文奶奶还有一着,有时候怕我疼了,就慈悲地用醋和礓瓣土,用和成的泥在我前心后心,搓上一阵,把我的“羊毛疔”拔出来了,就不再发烧了。
文奶奶是个“民医”高手,我二大娘比文奶奶也不差。邻居大叔有几天病得不轻,肚子疼得厉害。二大娘看了他的舌头,就说,“去吧,用花柴(棉花棵)、黄绿柴熬喝下去,你就好了。”大叔真的照办,一喝就好了。
我妈妈五十来岁,虽然比文奶奶、二大娘年轻些,但她也有一着。我有时候火气太大,大得肚子疼。妈妈说让我仰面躺在床上,用两手拇指使劲按着胸口往腿跟赶,赶到腿跟按住火气疙瘩一分钟,然后猛一松手,我这时只觉两腿“轰”得一热,火气顺腿放跑了。真舒服!如此三番,我的病没了,肚子不疼了。邻居妹妹从树上掉下来,摔伤了胳膊不敢动,我母亲看了看,说是筋不归槽,拉住她的胳膊捋了几下,妹妹可就好了。
你说这事神奇不神奇?村里人几乎都是“医术高手”。二奶奶得了黄胆性肝炎,要去县医院治疗。大爷说不用去,我有办法。你去弄些甜瓜疙瘩,用火焙干捻成碎末,每一次用一麦糠壳吸到鼻子中去,一日三次,两天保你病好。二奶奶一试,果然灵验。面不黄发了,身子也不黄了,病好了。贵良叔得了胃病,下血下得厉害,到县医院买了几副药都没治住。张爷爷用剪刀从贵良叔头上剪下一绺头发,用火一烧丢到饭碗里说:“喝吧,一喝你就好了,不叫你掏钱。”还别说,真的治住了贵良叔的病。县教育局魏叔叔患痢疾,吃药打针不见效,碰到我的爸爸。我爸爸说,“你用一小勺面,一小勺糖一搅(干的),吃下马去,你就好了。”过了几天,魏叔叔见到我爸爸就说:“你的办法真管用,上午吃了,下午就好了。”
他们真中,真神,但神的还在后头呢!
陶村大沟有一个六七十的老头,整天吃不下饭,经县医院、洛阳一五零医院诊断说是“胃癌”。老人回家后,就找到了我义爷。德亭乡段坪村陈老师腰上出了一个“瘤”。同村一个村民手上也出了一个“瘤”,他们也去找我义爷。我义爷都避而不见,想考考他们的诚心。等到第三次找上门来,我义爷才见了他们,颤着飘然的胡须说,“去吧,到南海去喝大海风吧!去吧,到白云山去吸清树林的新鲜空气吧!去吧,我会祈求上天保佑你们安然无事的。”他们去了,去南海了,去白云山了。半年后,他们几个回来了,还真都好了。陈老师腰上的瘤子没有了,那个村民手脖上的“瘤“也没有了,大爷的“胃癌”也好了。
——真是不可思议。听起来象天方夜谈,但谁说不是事实呢?“海风”、“树林的空气”能治病,并且是癌症。什么道理呢?难道说真是天意么?难道说是义爷施用了什么法术么?有一回,我村一个出门了几十年的姑娘得了一种怪病,打嗝不断,一连二十多天。她回来找我义爷。义爷拿出一个红塑料袋说,“捂到你嘴上吹吧,吹起、吹饱,再吸,吸完里面的气,你就好了。”真的,我看着她做起来,二十分钟根治好了她二十多天打嗝病。
够了,够了。河南民间蕴藏着灿烂的“药文化”, 灿烂的“药文化”蕴藏在民间。由此,我联想到:当今,党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这些民间存在的“药文化”,能否起到一些积极作用呢?如果把这些民间良方加以挖掘整理与利用,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便能如虎添翼,发挥更大作用。岂不是做到百花齐放了吗?
评语:
从这篇文章看,作者身处河南,生活在河南,对河南“药”文化有比较深刻的了解和体会。我们河南是一个文化大省,自然也是一个“药”文化大省。从古至今,我们的先民们生活在这古老的大地上,他们同“天”斗,同“地”斗,同“疾魔”斗,积累了宝贵的“药”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的智慧,这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作者能把自己生活中的“药”文化现象如数家珍地罗列出来,可见作者是有着深厚的“药”文化功底的。这种深刻体会生活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写作角度独特。作者独具慧眼,用心去观察生活,发现民间存在的“药文化”。俗话说,“单方治大病”,作者列具了乱马回草治牙疼、醋和疆瓣土治发烧,棉花棵加黄绿柴熬熬消积,这些民间的药房子,在医学发达的今天,虽没起到很大的作用,但在一定的环境下,还有其存在的价值。作者能从独特的角度,去捕捉生活的小事,从而发现民间存在的士药方子。
2、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证明明“药文化”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