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耕耘一分收获.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周琦凯,男,1987年生,家乡位于黄冈市浠水县一个偏僻的山村。2001年9月进入黄冈中学学习,在校内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和优秀学生干部,多次在校内学科竞赛、演讲比赛中获奖,于2004年6月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习。   座右铭:只有想不到,没有作不到   他说:“你们来不光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受教育。我教育你们的方针是‘高一严、高二活、高三松’,也就是说,我要求你们高一时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高二时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不拘泥于书本,高三时,就放松地应对高考。”   ——周琦凯   我是2001年进入黄冈中学学习的,刚进去那会儿,并不知道黄冈中学在国内的影响,只知道它是我们市里最好的高中。自己很自豪,也很有紧迫感。开学班主任给我们讲话,讲话的内容我大部分已不记得了,但有一点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你们来不光是为了考大学,更是为了受教育。我教育你们的方针是‘高一严、高二活、高三松’,也就是说,我要求你们高一时要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学习,高二时要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不拘泥于书本,高三时,就放松地应对高考。”我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的感觉就好像高中三年在老师的三句话里一晃而过了。事实上,后来我们的学习过程的确如班主任描述的那样。   接下来,便正式开始了在黄高的学习。我不知道其他同学是什么心态,什么感受,只记得当时自己很小心,很刻苦。对于老师,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他们按部就班地讲,我们按部就班地学,只是当物理老师将一道本来十分简单的题目拓展到貌似奥林匹克竞赛题的难度时,当英语老师顺口说出一大段英文经典台词而自己几乎完全听不懂时,我才觉到自己和老师的差距。对于同学,感慨颇多。一部分整天拼命狂学,连午睡都不休息,尤其是女生;另一部分是“神龙见首不见尾”,来去如风。可是一测验,除了部分记忆科目,“拼命三郎”总抵不过“神龙”。我时常不禁想:“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难道是说错了?但是最终的高考结果证明,伟大的数学家华先生说的完全正确!   这样,经过了半个学期的学习,终于迎来了我们的第一次大阅兵——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同学们的实力在这一次检阅中初现端倪。令我意外的是,黄高学子也有很多人很多科目不及格;更令我意外的是,一向自卑的我竟然考到班上第二,年级第五。这一仗对于我来说是酣畅淋漓,不光是因为我取得了上述成绩 ,更使我刹那间明白一个道理:无论环境怎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唯有勤奋不息、自强向上之人方能最后成功!   这次阅兵后,许多暂时落后的同学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立马戒掉先前的不良习惯,如上课时吃东西、打瞌睡,空余时间打电脑游戏等。顿时,班上出现了一番大伙儿齐心向学、你追我赶的大好景象。我置身其中,宛如一朵浪花,随着奔腾的溪流一往无前奔向大海,虽渺小,却感荣幸和自豪。  李蔚明:珍惜高中,享受学习李蔚明,女,2001年进入黄冈中学学习,学习成绩长期稳居全校第一。2004年毕业,考入北京大学数学系,现为北京大学数学系一年级学生。   分数固然重要,但不要将其重要性摆在你人格的清纯,思想的独立,身心的健康,以及对真正的知识的汲取之上。不要为了多做重复的练习而牺牲自己独立思考,提问和探讨的时间;不要因为考试在即而打乱一个应当长期坚持的,循序渐进的学习计划。   ——李蔚明   真是光阴似箭,期末考试前征订车票时才猛然发现离开黄冈已有半年。适应了北京的风沙和干燥,也爱上了它高远的蓝天和清朗的月光,然而时时想起的,仍是长江的脉脉流水,龙王山头的落日,汉川门上空的点点星光。无论你走向何方,故土总是一缕割不断的记忆,母校则是这记忆中无法抹去的一页。   故土和母校的精神,早已渗透你的骨髓,流动于你的血液,时时影响着你的言行……   高一的遗憾   我初中就读于城区的另一所学校,中考时以平平的分数随着城区的大部人马一齐收到黄冈中学的录取通知。当时的心境早已模糊,但总归是怀揣着几分忐忑和几分幻想踏入黄高校门的。   高一的课表排得颇为结实,一天七节课外加早晚自习。课程类别倒也丰富,不仅包括了我们很不屑的政史地生,记得还有一门机械制图。如果说当时还未确定的高考模式给了前四门课的老师以逼迫大家认真听讲的机会(这些老师们最为常用的策略是无奈地摊开手说,体谅大家很辛苦,但是高考要考),教制图的老师则面对一个嘈杂至极、超过半数人在看着其它书的班级,只得诚恳地忠告我们:这门课很有用,能帮你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立体的空间,对学习立体几何大有帮助。可惜人们大多不能看得如此之远,一年的机械制图课在大半人那儿是改为自习。至于以后做几何题从来都画不清复杂图形,时时得拿几只铅笔搭积木,不知是否是不认真听讲的后遗症。   当然大家并非只围着高考转,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出勤率就颇高,而且通常都很投入。周五下午将体育排在第一节,紧

文档评论(0)

jishu952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