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通安全2016复习全解
掌握交通安全特点,与事故的关系。
特点:①在一定危险条件下的状态,并非绝对没有交通事故发生。
②不是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交通系统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过程或状态的描述。
③是相对的,绝对的交通安全是不存在的。
④对于不同的时期和地域,可接受的损失水平是不同的
②交通系统处于安全状态,并不一定不发生事故;交通系统处于不安全状态,也未必完全是由事故引起的。1) 车辆 :机动车、非机动车;
(2) 在道路上: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 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即
具有三个特性,即:形态性、客观性、公开性
(3) 在运动中;(4) 发生事态;(5)违章;(6)心理状态是过错或者意外;(7)损害后果
现象:碰撞、碾压、刮擦、翻车、坠车、爆炸、失火
事故分类方法:
交通工具分类 (事故责任): (1)机动车事故; (2)非机动车事故; (3)行人事故
后果分类:(1) 轻微事故;(2) 一般事故;(3) 重大事故;(4) 特大事故
原因分类:
主观原因:(1) 违反规定;(2) 疏忽大意;(3) 操作不当
客观原因:
按事故的对象分类:(1) 车辆间的交通事故;(2) 车辆与行人的交通事故;
(3) 机动车对非机动车的交通事故;(4) 车辆单独事故;(5) 车辆对固定物的事故;
按事故发生地点分类:交通事故发生地点—般是指哪一级道路
其它分类方法:按伤亡人员职业类型分类;按肇事者所属行业分类;按肇事驾驶员所持驾驶证种类、驾龄分类。
理解人车路对事故的影响。
三要素的基本要求:
驾驶员 :
要求驾驶员驾驶技术熟练、经验丰富、注意力集中,并能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车辆 :
要应用人机工程原理,对车辆的驾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不断改进车辆的安全保障系统
道路 :
道路交通设施要使道路满足车辆行驶的物理、力学要求,不至于使汽车发生滑移、倾覆等事故。同时,道路交通设施的另一个重要要求是使道路用户能做出正确地决策,例如道路的线形和交通标志标线应当保证驾驶员能迅速、正确地对前方的道路情况做出判断,另一方面也要保证一次给驾驶员的信息不能太多、太快,否则会超出驾驶员的接受能力。
掌握驾驶疲劳的常见界定方法、表现及检测方式。
在劳动过程中人体各系统、器官或全身生理功能和作业能力出现明显下降的状态称为疲劳。
过度疲劳:是指驾驶员每天驾车超过八小时或者从事其他劳动体力消耗过大或者睡眠不足的,以致行车中困倦瞌睡、四肢无力,不能及时发现和准确处理路面交通情况的。
常见界定方法:
国际劳动机构(ILO)提出的时间标准,即专业运输部门的专业司机,每周的劳动时间提倡不要超过44小时。
监督检查驾驶日记。
表现:
生理上主要表现为:全身感到疲乏、头晕头痛、站立不稳、手脚不灵、两腿发软、行动呆板、头昏目眩、打哈欠、两眼皮“打架”、呼吸局促等疲倦感觉;
在精神上主要表现为感到思考有困难、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事物失去兴趣、健忘、缺乏自信心、失去耐心、遇事焦虑不安等
检测方式:
主观评价法(是基于驾驶人主观感受、反应时间、面部特征等将驾驶人主观疲劳感觉进行分类量化。)、基于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基于生理反应检测方法、基于驾驶行为检测方法和基于信息融合的检测方法。
掌握酒驾的判定标准、方法。
饮酒驾车(drinking drive)
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醉酒驾车(drunk drive)
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方法:
(1)呼气酒精含量检验;(2)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3)人体平衡的步行回转试验(4)者单腿直立试验
掌握可靠度、维修度和有效度的关系。
定义:
关系:
理解系统可靠性的计算方法。
掌握人的可靠性和人的差错率的关系。
人的可靠度——R(t)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人无差错顺利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
人的差错率——λ(t)
在某一时刻t的单位时间内人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
人的失效率——F(t)
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规定任务的概率。
掌握差错率的计算方法。
掌握事故致因理论和预防理论的基本思想,理解其基本流派代表。
基本思想:主要“从事故学习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必须弄清事故为什么会发生,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的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研究如何通过消除、控制事故致因因素来防止事故发生,所以被称作事故致因理论。
代表:
1939年,法默(Farmer)等人据此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1936年,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意大利cemb(赛博)er60动平衡仪中文操作手册.pdf VIP
- 粮油供货保障方案.docx VIP
- 负压引流器产品技术要求标准2023版.pdf VIP
- 初中英语课外阅读黑布林版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文译文.docx VIP
- Oasis montaj7.5 操作手册-Oasis montaj Mapping and Processing软件平台.pdf VIP
-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版杨沿平第七章滚动轴承配合1课件教学.ppt VIP
-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pdf VIP
- 硬膜下血肿的护理常规.pptx
- 2020年牛津译林版7A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2-单元检测卷(含答案).docx VIP
- 机械精度设计与检测技术基础第2版杨沿平第八章键与花键连接1课件教学.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