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史哲通论-复习资料.

附录:《文史哲通论》思考题 第一讲 1、“华夏”、“中国”、“中华”的古义是什么?“中国”一词在古代还有哪些别称? 2、怎样理解“华夏”、“中国”、“中华”这些概念所蕴含的文化自豪感? 3、中西方“人文”概念各在什么历史背景下形成?它们有何异同? 4、看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看世界》这一录像,你有何感想?今天我们应具备怎样的世界观? 第二讲 1、在人类起源的问题上,神话、宗教和科学各有什么主张?怎样评价达尔文的进化论?哈代的“海猿说”有何创见? 2、什么是图腾?图腾与禁忌有何关系?怎样评价弗洛伊德的图腾观? 3、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龙能否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什么? 第三讲 1、什么叫“夏商周断代工程”?它对上古社会的研究有何意义? 2、什么是“尧舜禅让制”?它与世袭制有何异同?儒家为何推崇禅让制而贬低世袭制? 3、甲骨文是怎样发现的?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它与青铜器对研究夏商王朝起着什么重要作用? 第四讲 1、试结合考古发掘的情况,说说西周是个怎样的社会? 2、周公摄政后采取了哪些重要的军事、政治和文化措施?这些措施对整个华夏文明的发展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3、《周易》是一部什么性质的书?它有什么文化价值?要读懂这本书需要了解怎样的一套符号系统? 第五讲 1、古代的“士”是怎样由武士转变为文士的? 2、什么是老子的天道观和庄子的逍遥论? 3、老庄之“道”与孔孟之“道”有何不同?为什么说儒道互补是中国古典哲学的逻辑必然? 第六讲 1、什么是“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何要“焚书坑儒”? 2、汉武帝为什么要“独尊儒术”?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3、荀子是个怎样的人物?他的天道观有哪些具体内容? 4、先秦诸子重视治国之道,试说说儒、道、法各自不同的主张及其理论依据。 第七讲 1、什么是“魏晋新道家”?他们身上表现出来的所谓“魏晋风度”有何特点? 2、什么“魏晋玄学”?它有哪些发展阶段?各有什么哲学主张? 3、陶渊明归隐的哲学理据是什么?其归隐对古代的失意文人有何意义? 4、陶渊明的田园诗和谢灵运的山水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审美情怀? 第八讲 1、试简括唐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2、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翻译和西行取经的情况如何?中国佛教有哪些主要派别? 3、中国禅宗南北两派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在修行方式上有何根本区别? 第九讲 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会失败? 2、以苏轼为例,说说宋词豪放一派的主要特点。 3、什么是宋明理学?它有哪些主要派别? 4、在本体论(理)和认识论(知行)问题上,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存在怎样的分歧? 文 史 哲 通 论 第一讲 华夏、中国与世界 一、“华夏”、“中国”、“中华”的古义 1、华夏 “华”本义指植物花朵。许慎《论文解字》:“华,荣也,从草,从萼。”“华”是古象形文字,上像蓓蕾,下像茎叶。因花朵色彩鲜明,而引申出青春、光彩、明媚、华美喜人等含义;继而又引申为日月的光华。后来,由这些含义又进一步用来形容华夏民族整套礼仪的显贵、光彩和隆盛,并以此指代中土和中土之民,最终成为吾国吾民的称谓。 “夏”,最初指聚居中原的古老部族,用两手、两足以象其形,相沿用以称呼中国人及泛指中国之地。许慎《论文解字》:“夏,中国之人也。从文,从页,从臼。臼,两手,文,两足也。”“夏”字又有“大”意,杨雄《方言》:“凡物之壮大者而爱伟之,谓之夏。”“夏”字还有“华彩”、“五色”之意,以及与“雅”字相通,表示超凡、脱俗、雅正、高贵,如“大雅”、“小雅”。 “华夏”二字连用,初指中原地区,后包举中国全境。此外,“华夏”一词,除指中原之民、中央之国外,还有文采、典章、礼俗、风化、教育等相当于今天“文化”一词所包含的含义。总之,“华夏”一词,不但指中华民族中某个特定的人群与地域,而且表明了这一民族自古以来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唐·孔颖达:“中国有礼义之大,古称夏;有服章之美,故谓之华。华夏,一也。 2、中国 “中国”这一称谓大约产生于西周初年(前10世纪)。当时,所谓“中国”,包含三种含义: ①指京师,即天子直接管辖之地,与“四方诸侯封地”相对举; ②指商周封地,与“远方”相对举; ③专指东周时期以首都洛阳为中心的地区,即夏区。 从西周到汉代,文献中常有“中国”的指称。但先秦典籍所谓“中国”者,多指京师或中央封地,尤指中原,即黄河中游一带。因为这些地方,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及地理位置都居于中心地带,正如杨雄所言:“孰为中国?曰:王政之所加,七赋之所养,中于天地者为中国。” 3、中华 “中华”的“中”,指中原,也即周代所说的“中国”,起源于扎根黄河中游平原的远古轩辕黄帝部落联盟。“华”当指华夏民族及其昌明发达之文明。“中华”二字连用,至少在魏晋之前已出现,《三国志》、《晋书》均称

文档评论(0)

sa43sad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