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_西欧中世纪建筑摘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_西欧中世纪建筑摘要

第七章 西欧中世纪建筑 一、整体概况 1.1 历史沿革 公元395年,古罗马帝国分裂,成为东、西罗马。 公元479年,日耳曼人将西罗马帝国灭灭亡。 公元5—10世纪,主要以农耕经济为主,大量的封建庄园。 从 11 世纪到 13 世纪这二、三百年间,西欧城市的大量涌现 。 13—15世纪,城市逐步繁荣、独立。 西欧中世纪一般被认为是一个文化衰落的时期,甚至“黑暗”的时期。 1.2 建筑概况 公元5—10世纪——早期基督教时期(Early Christian Period)——以修道院教堂为主 西罗马帝国崩溃,西欧在一片混乱中形成了封建制度。此时期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基督教逐步发展起来 ,并取得了统治地位。 公元11—12世纪——罗曼时期(Romanesque,罗马风,罗马式)——重点转向城市教堂 国家相对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但教会主宰着一切,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建造罗马风教堂。 公元13—15世纪——哥特时期(Gothic)——以城市教堂为主 文化的发展促进了科技的进步,城市市民文化取得了主导地位,教堂向城市转移,建造哥特式教堂。 相当于中国的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南宋、元王朝时期 隋王朝(杨): 420年 ——581年 唐王朝(李): 618年 ——907年 五代十国时期 : 907年 ——960年 北宋、辽(赵): 960年 ——1127年 南宋、金(赵): 1127年——1276年 元王朝时期(辽):1271年——1386年 二、早期基督教建筑(公元5—10世纪) 2.1 概况 混乱、衰败的封建社会初期。文化落后,建筑极不发达。 基督教逐步发展起来 ,并取得了统治地位。 继承古罗马末期初期基督教教堂形制——巴西利卡形制。 2.2 形制——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巴西利卡式教堂——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教堂 巴西利卡——长方形大厅,纵向的几排柱子把它分为几长条空间,中央的比较宽,是中厅,两侧的窄一点,是侧廊。中厅比侧廊高很多,在两侧开高侧窗,大多数巴西利卡结构简单,用木屋架,屋盖轻,支柱比较细,建筑容量大,便于集会。 巴西利卡教堂形制 圣阿波利纳雷教堂(意大利Ravenna,530~549) 巴西利卡式教堂 拉丁十字式巴西利卡 祭坛前增加横向空间——耳堂 ,形成横厅 。 横厅与正厅高度宽度相等,形成十字形平面。 圣坛在正厅东端,半圆形 。 圣坛前为祭坛,祭坛前为歌坛 。 大门在西端。 巴西利卡西端建造内廊式庭院,院子中间为洗礼池。 塔与西立面结合成为建筑一部分 。 拉丁十字式教堂平面 2.3 特征 结构:木结构屋架 装饰:非常简单,仅圣坛稍微华丽,用马赛克或者壁画等表现圣像。墙面平滑,色彩柔和。氛围安宁亲切。 早期基督教教堂 早期基督教教堂 三、罗曼时期建筑(公元11—12世纪) 3.1 概况 国家相对稳定,手工业和商业发达起来,技术迅速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 教会主宰着一切,实行政教合一的政体。 教堂的建设由修道院转向城市。形成罗马风教堂。 拱券结构得到应用。 10世纪后券拱技术从意大利北部传来,进而传遍全欧洲,教堂开始应用拱券结构。 3.2 形制——拉丁十字式 较早期基督教教堂 平面更为复杂,空间更为丰富:横厅发达,小礼拜室增多。 取消了前院,圣坛基本还是位于东端。 重要立面在西部正立面,塔成为教堂形体的组成部分(意大利除外),一般位于西立面左右设置一对钟塔。 平面十字交叉处的上方有穹顶,形成采光塔,照亮祭坛。(也有的设置为钟楼 ) 3.3 结构的发展 3.3.1 筒形拱 中厅使用筒形拱,侧廊用顺向的筒形拱,或者顺向的半个筒形拱,抵挡侧推力。 中厅用横向的短拱。 中厅用筒形拱,降低侧廊筒形拱高度。 缺点:结构不稳定,易坍塌。 3.3.2 十字拱 中厅和侧廊均用十字拱。外墙仍为连续承重墙,只在十字拱拱脚处加扶壁。十字拱为半圆形。 缺点:十字拱下覆盖一间间方形平面,其中中厅的间宽度为侧厅间宽度的两倍,形成一个大间套两个小间,柱子也是粗细相间,形式有点凌乱,打断了向祭坛的运动感。 3.3.3 骨架券 意义:分段砌筑拱顶,有利施工。 将穹顶与墙墩联系,使拱顶更饱满有张力。 缺点:施工难以精确,曲线不好确定,稍显凌乱。 形式:四分骨架券 六分骨架券 四分骨架券 3.4 外部装饰特征

文档评论(0)

586334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