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安徽省公务员申论热点概览.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借孤儿”事件   “借孤儿”事件   【背景资料】   1月10日,安徽揭阳榕城区民政局被曝从寺院借孤儿应付上级检查。媒体调查称,当地福利院1995年已建成主体大楼却被挪作他用沦为“空壳”,导致当地115个孤儿一直散落在寺庙和居民家里。当地福利院大楼被用作殡葬服务队、婚姻登记处等办公用房,甚至被用作职工宿舍。   兰考一起大火,让我们知道了袁厉害和她的孩子们,然而代价却是7个孩子的生命。如今,在紫峰寺,揭阳市榕城区民政局却为了应付安徽省民政厅的检查前往紫峰寺借孤儿,如此行径,让人不禁为揭阳市民政局感到羞耻,当地福利院1995年已经建成,是什麽让它空置17年,是什麽让本该在福利院生活得孤儿在外漂泊17年?官方给出的说法是“后续资金”跟不上,这个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紫峰寺师傅释耀概这些年来共收养孤儿54人,一人就能做到如此,何况当地政府呢?   周边几乎人人知晓紫峰寺收养弃儿,特别是残障儿。榕城区民政局局长林响标等官员均承认,早就知道紫峰寺收养了大量孤儿。释耀概说,政府、医院也把弃儿送到这里,都说是先寄养,等找到收养人家就抱走。但都是一丢下就杳无音讯。   【安徽公务员考试网分析】   第一、政府福利院作为政府主办的社会福利机构,由政府直接监管,并有相应的明确的管理规定。福利院收养被遗弃的孤儿,给这些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宿,是法律规定义不容辞的责任,很多福利院也确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出现福利院“空壳”17年的情况,甚至“借孩子应付检查”的事件着实令人匪夷所思,福利院俨然成为了面子工程,这也拷问着有关官员的职责与作为。   第二、为迎检而去借孩子,曝露监管的缺失,这样的事件由於知情人爆料而浮出水面,而我们也不禁要问类似借孩子的事件以前有没有发生过?福利院“空壳”17年,这17年间,政府的监管在哪里,事情本质反映出的是,政府部门在福利事业上的不重视,和投入、监管的不足。各地需要迫切审视福利院的监管盲区,建立日常化的监督检查机制,尤其是要以法律的形式加强监管,对那些侵害福利院人员权益的行为,给予严肃处罚,必要时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福利院应该是残障人员、孤寡人员的港湾,作为一个文明国家,我们不能让他们过着福利之名、冷暖自知的生活。福利事业关系到底层人民的冷暖问题,如果政府部门对福利事业,多一份重视、多一份责任、多一份爱心、多一点投入、多一些担当,多一些监管,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避免。 安徽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烂尾新闻” 如何有下文    “烂尾新闻” 如何有下文   【背景链接】   防止新闻“烂尾”,亟须机制创新,实现从应急处置到常态治理的转变   建筑工程有烂尾楼,舆论场中也有“烂尾新闻”。回顾近期一些热点事件,不少在媒体聚光灯挪开之后便没了下文,事情报道出来之后,缺乏持续关注,也不知问题有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新闻“烂尾”现象,表面上看是媒体注意力转移、热点转换的结果,仔细推究,则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处理事态不给力等原因。   【点评】   相比以往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近年来,各级政府在回应社会热点上,速度提升了,力度也加大了。从“表哥”杨达才、“房叔”蔡彬被迅速处理,到雷政富的“63小时落马”,都说明了这一点。然而,一些地方的回应却不能令人满意——表态快,但处理慢;发布多,但真相少;道歉重,但问责轻。   当新闻事件上升为公共议题,公众不仅追问事实真相,也关心谁来负责、怎样善后,以及如何避免类似问题重演。对这些追问的应答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如果只是高调应对舆情、消极处理问题,看似开了个好头,实际上虎头蛇尾搞“半拉子工程”,这种做法,都是避风头心理在作祟,对公众不负责任,不利于解决现实问题。   新闻容易“烂尾”,但对背后问题的处理不能烂尾。媒体报道常常只是揭了盖子,暴露了问题,问题之锁还没有打开,需要有关部门积极破解,才能让社会关切有下文,消除“烂尾新闻”产生的现实土壤。尤其在舆论焦点走马灯似的变幻中,从有关部门到相关干部,更应当有定力,抓住问题不放松,不能因为关注度高、影响面广就多使劲儿,记者一撤就松口气儿。否则,病根不除,新剧情又将再次上演。   防止新闻“烂尾”,亟须机制创新,实现从应急处置到常态治理的转变。延长处置链条,建立事件调查和处理信息的全程公开制度,才能在公众目光下不断推动问题解决。健全监督问责机制,纪检、监察、司法等部门形成合力,引入社会力量加强监督,才能倒逼干部守土有责、恪尽职守。更重要的是,应从媒体报道、公众反映中,从个案的披露和发酵中,举一反三,反思同类现象,查找深层症结,建立防错纠错机制,才能了却旧账、不欠新账。   媒体曝光不是事件的起点,也不是事件的终点。新的舆论格局下,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在态度上接受舆论监督,更需要在解决问题上扎实接棒,把热点压力化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奇缘之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