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与地震解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山与地震解析

火山与地震 火山与地震是人们可以直接观察和感知的自然现象,对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都有不利影响。 一、火山 ??? (一)火山的类型与分布??? · ??? 岩浆喷出地表是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一种快速猛烈的释放形式,称为火山喷发。火山喷出物既有气、液体,也有固体。气体以水蒸汽为主,并有氢、氯化氢、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氟化氢等。液体即熔岩,固体则指熔岩与围岩的碎屑,如火山灰、火山渣、火山豆、火山弹、火山块等。 火山喷发型式有两类。 一是裂隙式喷发,多见于大洋中脊的裂谷中,是海底扩张的原因之一。陆上则仅见于冰岛拉基火山等个别地方。 二是中心式或管状喷发,又可分为①夏威夷型或宁静式:只喷发熔岩而没有火山碎屑;②培雷型或爆炸式:喷发时产生猛烈爆炸现象。岩浆酸度愈高、气体含量愈多,其爆炸性也愈强。③中间型:喷发特点介于前两者之间,依喷发力递增顺序又可分为斯特朗博利型、武尔卡型、维苏威型等。 ??? 火山几乎无例外地分布于大小板块边界上。大洋中脊裂谷中的任何一地都可能喷出熔岩,据估计每年喷出的火山固液体物质达4km3,而陆地上不足1 km3。汇聚型板块边界上火山活动尤其强烈而频繁,但火山并不分布于海沟附近,而是在与之有一定距离的岛弧一侧。 ?? (二)火山地貌 ??? 自钓鱼岛至小兰屿就有20余座火山。云南腾冲、新疆火山地貌在地表分布很广。裂隙式喷发在海底形成洋脊和洋盆,在陆上则形成大面积的玄武岩高原,如巴西南部高原,印度德干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我国内蒙古东南部的玄武岩高原等。中心式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常见的有如下几类: ??? 1)灰渣火山锥。主要由火山碎屑物在喷口周围堆积成的锥形体,如菲律宾的马荣火山。 ??? 2)富硅质熔岩穹丘。流动性小、富含硅质的熔岩形成穹丘,如腾冲火山中的覆锅山和台北大屯火山中的个别火山体。 ??? 3)基性熔岩盾。流动性大的基性熔岩流反复喷出堆积而成的盾状体,如夏威夷火山。 ??? 4)次生火山锥。古火山锥再喷发使锥顶破坏和扩大成环形凹地,并在其中再产生新的火山锥,如维苏威火山 。 ??5)复合火山锥。多次喷发的火山碎屑和熔岩呈层状混合堆成的火山锥,或巨大火山锥上生长许多小火山锥。如意大利埃特纳火山高达3 700m的大火山锥上分布有300多个小型岩渣火山锥 ?? 6)破火山口。有些爆炸式喷发的火山,喷发时堆积物很少却形成一个大的爆破口。如1815年印尼坦博腊火山爆发,火山上部大约失去7XlOmt物质。又如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冲开一个深约300多米的大坑,致使海水突然灌进火山口。 7)火山塞。填塞在火山喷管中的大块凝固熔岩,在火山锥被剥蚀后露出地表,形如瓶塞美国怀俄明州的“鬼塔”(Devil’sTower)。 ?8)火山口湖。火山口积水可形成湖泊,如白头山的天池。 地震预防与分析唐山大地震 一、 地震预报的三要素 ——时间、震级、地点 二、 地震预报方法 1 中长期趋势预报——地震地质方法 这是根据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估计强震可能发生的地区与强度的预报。 地震是大地构造活动的一种表现,显然应当发生在地质上比较活动的地区,尤其是在有最新构造运动的地区。地震是岩层断错的结果,而断错主要是由于剪切应力引起。所以在地面上首先应注意剪应力表现最大的地区。由此出发,国内外地震地质工作者结了一些概略关系: (1)大地震常常发生在现代构造差异运动最强烈的地区,或活动大断裂附近。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交界带、不同方向的断裂带交汇地带或运动速度变化率(速度梯度)最大的地带都是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地带。 ’ (2)受构造运动影响的体积和岩层的强度越大,发生的地震也越大。 (3)构造运动的速度越大,岩石的强度越弱,则积累最大限度的能量所需的时间越短,于是发生地震的频度也越高 (4)在一个构造活动区内,断层错动并不是在各处同时发生,而是有时在这里,有时在那里发生。因此,如果在某一地点记录到一次大的地震,同一震级地震也可能在同区内其他类似地点发生。 通过对我国6级以上地震发生的地质构造条件研究发现,强震震中的大部分与活动断裂存在紧密联系。我国的18次巨大地震: (M≥8)均发生在延伸规模为数百公里的强烈活动的深大断裂带或断陷盆地内,大陆上60余次7.6一7,9级地震中,绝大多数发生在长达一百公里以上的活动性深大断裂及其控制的盆地内,320余次6.o一6.9级地震与数十公里以上的活动性断裂及其控制的盆地有关 。 研究结果还表明,强震也不是发生在整个活动断裂带上,而是在一些特殊构造部位: ① 不同方向活动性断裂带的交汇复合部位, ② 活动性深大断裂拐弯地段,端部、闭锁段 ③ 活动性深大断裂强烈活动地段,

文档评论(0)

little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