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4.17 游褒禅山记精选资料.docVIP

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五学案 4.17 游褒禅山记精选资料.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7 游褒禅山记 学习目标 1.掌握本文重点字音、词义及特殊句式。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借鉴本文论述的做事情尽吾志、不盲从、努力向上的思想和“深思慎取”的态度。 作家作品 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誉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第二次辞去相位后,退居江宁(现在江苏南京),潜心学术研究和诗文创作。封舒国公,又改封荆国公,故世称“荆公”。卒谥文,故又称“王文公”。 作品: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个革新派。他是欧阳修倡导的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反对北宋初年浮靡的文风,主张文章“务为有补于世”。他的诗文多为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之作,体现了他的政治主张和抱负。他的散文雄健峭拔,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作品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 课文背景:《游褒禅山记》是王安石的一篇重要游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当时他33岁,在舒州任通判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与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其后三个月,以追记的形式写下此文。 字词广场 ★字音识记 褒禅(bāo chán)   庐冢(zhǒng)   音谬(miù) 窈然(yǎo) 咎(jiù) 罕至(hǎn) 王回深父(fǔ) 舍于其址(sh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古义:十分之一。今义:数词。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古义:不平常。今义:用作表程度的副词,十分,很。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指读书人。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古义:是代词“所”与介词“以”结合,相当于“……的原因”。今义:常用来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于是予有叹焉 古义:“于”,介词,对;“是”,代词,这件事。为单音词连用。今义:合用为一个连词。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古义:到。今义:表示到达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事。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始舍于其址(筑舍居住) 名之曰褒禅(命名,称呼)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说出,说明) 2.名词作状语 有泉侧出(从一侧) 3.使动用法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4.形容词作名词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 5.形容词作动词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6.动词作名词 而其见愈奇(见到的景象)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介宾短语后置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省略句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 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 有碑仆(于)道 ★熟语积累 深思慎取:指做事要深入思考,谨慎采取办法。 ※别人的规劝,无论出发点是善意还是恶意的,我们都应深思慎取,如果一律“从谏如流”,非出“抬着驴子走”的笑话不可! 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挫折都不退缩,形容意志坚强。折,挫折;挠,弯曲。 ※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更应倡导雷锋精神,倡导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 褒禅山,旧称华山,位于安徽省含山县城东北7.5公里处。因唐贞观年间慧褒禅师结庐山下,卒葬于此而得名。山色翠霭,四面如围。中有起云峰,欲雨则云先起。有龙洞、罗汉洞,洞穴曲折,洞壁怪石错落,钟乳石倒垂其间。有袭女泉、白龟泉,泉水清冽,终年不竭。山上多井,有民谚云:黄山三百六十顶,褒山三百六十井。下有慧空禅院(即华阳寺),为明人郑和所建,气势宏伟,后屡有修建。院内古柏参天,有大、小石塔各一,今已毁坏。四周山势突兀,景色秀丽,路入云堆,禅房四面,峰随意坐落,野梅香满山。华阳洞内轩敞开阔,树木繁茂,树丛中传出铮铮之声,像有人弄琴,石壁上满是记游者的字迹。 第(1)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代,其中写华山洞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记仆碑文字,循名责实,辨“华山”误读,不仅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也为后文的议论伏笔。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第(2)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先略述前洞和后洞的概况,突出前洞与后洞迥然不同的环境特征,以及游前洞之易与

文档评论(0)

ust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